朱寿年(1904~1987.6) 名献长,字寿年。沂南县朱家里庄人。出身于富农家庭。1923年春考入济宁道甲种工业学校。1926年结业后回乡。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聘任沂水县实业局事务员。同年秋,加入大刀会,通过大刀会发动和组织贫苦农民。1928年底,中共沂水县委成立,被推选为书记。领导县委一班人,积极发展党和群众组织。至1929年5月,全县党员发展到250余人,建立了3个区委和1个特别支部,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5万余人。当时春荒严重,他领导沂水县党组织发动群众向大户“借”粮度荒。并亲自率400余名农协会员,收缴了拒绝“借”粮的刘家城子顽固地主刘维周的枪支。朱寿年等的上述行动,触怒了国民党沂水县当局,于5月12日中午,派军警将朱寿年等7人逮捕,解往济南高等法院审理。朱寿年被判处徒刑11个月,剥夺公民权5年。1933年3月释放回原籍。先后在沂水县五区、诸城县六区任助理员。1935年辞职回家,先开设油坊,后任小学教员。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沂水城后,与杨荫田以及国民党光复军二路总指挥王德林的秘书刘焕然在崖子崮成立了二三十人的抗日队伍,不久组建光复军卫队营,发展至近200人,100余支枪。8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迁驻岸堤。朱寿年以“八路军四支队二团独立营”的名义,在本村组成70余人的队伍,并担任营长, 不久, 编为四支队二团特务连。 此后,他奉命在家乡再次成立起200余人的武装队伍,于1940年春编入山东纵队特务二团二营,朱寿年任营长。8月,奉命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适值日军“扫荡”,与抗大一分校失去联系。此后相继去山东纵队供给部和隋家店农场工作,1945年春,到鲁中三军分区后勤处任上士文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患腿痛回家医疗。1950年春,到本溪煤矿当工人。1958年病退回家。“文化大革命”中,因党籍不明受到冲击。1981年8月15日,沂南县委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从1927年算起,并享受老红军生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