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中(1919~1992.6) 名增孚,曾用名沂澄,字子中,后以字行。沂南县苏村镇司马店子村人。黄子中生于一个穷困的知识分子家庭。15岁时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入沂水县师范。1938年秋,在沂水县抗日小学教员训练班参加革命工作,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日军“扫荡”,原国民党政权纷纷垮台的情况下,黄子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抓住时机,相继建立了沂水县斜午乡乡公所和该县第一区、第六区抗日民主政权。其间先后任斜午、司马、岩峪3个乡的党支委书记和政治指导员,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并在十几个村建立了中共基层组织。1942年11月后,他先后在鲁中二地委宣传部和敌工部工作。1943年至1945年5月,分别任中共沂水城区分区委委员和沂中县委党训班主任。1948年4月,黄子中任沂中县(翌年改为沂水县)县长。1949年8月,黄子中调新组建的莒沂县(由原莒沂、沂北两县合并而成),任中共莒沂县委代理书记。此时,该县灾情严重,加上在前段土改中损害了中农利益,以及在查整中对基层干部的感情伤害较大,因而遗留问题较多。到任后,他在地委的领导支持下,一是解决了县区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二是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救灾的措施;三是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从而很快扭转了形势,度过了灾1951年3月,他任导沐委员会第二分处工委书记兼政委,为治理沂沭河水患,奔走于水利建设工地。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他先后任山东省农林厅畜牧处处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省畜牧厅副厅长、 省农业厅副厅长。 其间,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许多好的工作建议。1961年,由于3年自然灾害及受高级社向人民公社转变等一系列体制变化的负面影响,山东省畜牧业一度出现较大滑坡。其中大牲畜锐减80%。在此困难形势下,他深入农村,走访群众,实事求是地制定推行了队养队有、户养户有、私养私有和大牲畜饲养可下放到户等政策措施,使全省畜牧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早在60年代初,他就注重用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生产,并提倡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为此,他让人翻印了《美国和加拿大农业考察报告》、《日本饲料工业生产标准》等材料,发给下属干部学习参考。这些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有一定的政治风险的。1972年5月至1983年10月,他调临沂地区工作,先后任临沂地革委副主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临沂行署副专员。其间,他作为分管农业的地委、行署领导,为发展沂蒙老区的农业经济,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0年,他组织全区近千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对区内土壤、水文、气候、生物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科学地划分了农业区,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决策依据。他注重发展多种经营,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全区先后发展起了桑蚕、黄烟、茶叶、鲜果、板栗等主导产业,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与提高。其中畜牧业产值80年代初比70年代初增长443%。1984年12月,黄子中离职休养后,仍关心着老区的农业建设。病危时,对自己的身后事一字未提,反复叨念的是农田水利工作。临终前他想到的是让家人为他交最后一次党费,并要过党费证亲自过目。1992年6月,黄子中在临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