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象鼎同志简介:

赵象鼎 (1920 -1990) 赵象鼎,1940年入党,历任博兴县辛阎 乡农救会主任,陈户区各救会主任。1949年 6月,参加西南服务团,任学生大队部组织干 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巫溪县县 长,中共巫溪县委书记,中共云阳县委书记, 万县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赵象鼎,192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博兴 县陈户镇赵楼村,家庭世代为农。其父母像 多数农家的父母一样,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 成人后能够彻底改变生活的困境,在赵象鼎 8岁的时候将其送人本村私塾读书,以求日 后有所出息。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多种原因两年后私塾停办,1931年赵 象鼎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1934年本村开办了初级小学,赵象鼎得以 继续求学。1936年赵象鼎已由一个垂髫少年变为一个身强力壮的青 年,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期望在父母眼里变得遥不可及。于是,赵象鼎只 得二次辍学,同父母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 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 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整个博兴像全国一样迅 速掀起了抗日热潮。受此影响,赵象鼎放弃了家里的安稳生活,参加了 385 本村的自卫团,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他先后担任本村自卫团长、农 会主任和副村长等职,曾带领自卫团将王集村与赵楼村之间的一个日本 鬼子炮楼炸毁,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抗日群众的斗志,也狠狠打击了敌人 的嚣张气焰。同时,他号召留守在家的妇女做鞋做袜,支援前线,并积极 动员村里的有志青年参加八路军,扩大抗日队伍。由于工作出色,赵象 鼎于1940年10月经赵云卿、赵金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起,赵象鼎离开生他养他的赵楼村, 先在辛阎乡任农会主任,7月又调往陈户区任各救会主任。工作地点虽 然离家很近,但赵象鼎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以至于自己的孩子想见父亲 都成了奢望。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之后,赵象鼎参加了支前队,任华东支 前队民工营教导员,负责运送前线所需物资和在前线负伤需转送医治的 伤员。全国解放前夕,赵象鼎于1949年6月,响应“进军西南,解放全中 国”的号召,参加了西南服务团,任学生大队部组织干事,投身于进军大 西南、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同年9月转入西南进军四川万县地区巫溪县 干部队任副班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2年5月,赵象鼎先后在巫溪县任一区区委副 书记、二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5月始任巫溪县 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他参与并领导了当地的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和土地改革等工作。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四川省迅速调出粮食64800万斤,支 援全国建设。四川省随即向川东各县发出紧急外调粮食的通知,时任巫 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赵象鼎具体负责全县的调粮工作。在他的具体 指挥下,全县的粮食外调工作有条不紊。陆运任务具体到区、乡、村、户, 以村为单位组成运粮小组,集体行动,指定专人带队;水运任务落实到木 船运输社,实行水陆联合运输。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全县共发动民 工56491人,骡马35匹,木船2910只次,完成粮食外调任务1060万斤,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急需用粮。11月,巫溪县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 会议,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简称统购统 销),时任副县长的赵象鼎将他在文峰乡新店村进行粮食统购统销试点 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指出:部分缺乏劳动力的贫农,以典当出 租土地换取粮食度日;有的富裕中农放粮食高利贷;有的收购农民手中 的粮食到集镇、县城卖高价。由于对民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问 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不仅使粮食购销任务顺利完成,而且对农村的社会 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12月,赵象鼎任巫溪县县长。1954年12月,任中共巫溪县 委第一书记。12月初,白果、双阳一带因暂时缺粮,号称“神兵帅主”的 胡定银等,煽动当地及周边区域的不明情况的农民340多人,于7日晚 发动暴乱,袭击巫溪县第九区区公所,攻击巫溪县白果、双阳等乡政府, 抢劫合作社,杀害巫溪县十区区长及当地干部、教师等十数人,造成了恶 劣的影响。第二天,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赵象鼎忍着伤痛亲自指挥,派 部队前往平息暴乱,击毙击伤暴乱分子数十人,捕获暴乱首犯胡定银等 30多人,使暴乱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平息。 1957年10月至1967年7月,赵象鼎任四川省万县地区云阳县委书 记、万县地委委员。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从重庆乘船沿江而下视察 长江三峡,一路看到长江两岸荒山秃岭,十分荒凉。船过涪陵便通知万 县地委,要求地委书记与各县委书记到船上座谈,赵象鼎有幸在“江峡” 轮上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之后,赵象鼎遵照毛泽东主席“绿化长 江、改造山河”的指示,在云阳县沿江布置了植树造林工作,成立了国营 长江林场,组织云阳沿江区、乡开展了大规模的长江绿化工作,并命名县 城南岸为“书记指挥林”。后来,人们从重庆到湖北,所看到的最翠绿、 茂密、整齐的一片树林就是云阳县的“人工育林”。 在云阳县工作期间,赵象鼎团结县委一班人,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 化道路,集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到1958年9月 中旬,在“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下,县委全面投入到建立人民公社的 工作中,与全国各地一样,至月底云阳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将所有乡 镇改建为人民公社。随后,在“一大二公”人民公社体制下,从中央到地 方追求发展的冒进思想盛行,云阳县也推行了“大办钢铁”、“大办交 通”、“大办公共食堂”等违背客观规律的事,破坏了生产,挫伤了群众的 积极性。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在赵象鼎的领导下,云阳县委及时 纠正了“左”的做法,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针,农业方面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和“各尽所能、按劳 分配”的分配整策,撤销公共食堂,划分了自留地,放开自由市场等;工业 方面,关停所有钢铁企业,压缩煤矿企业,加强制盐等轻工业;调整财贸 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恢复一批在大跃进中改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的集体 所有制身份;大规模压缩城镇人口。全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1963年2月,赵象鼎领导了云阳县在城镇开展的“五反”运动和农 村开展的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于干部作风的 转变和解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 1964年7月至1978年4月,赵象鼎先后任万县地委财贸政治部主 任、中共万县地区奉节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万县地区商 业局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中共万县地委财贸部部长等职。1978年4月 至1982年11月任万县地区行署副专员、顾问。1982年11月离职休养。 赵象鼎离休后,离岗不离心,继续发挥着光和热。他参加20世纪80 年代的整党运动时,曾写道:“今后,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党中央各个 时期的方针政策,做到教育子女遵纪守法,老实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切听 从党的安排。”话语中充分表现了一个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崇高思想境 界和责任感。 1990年1月21日,赵象鼎因患肺癌逝世。万县地区在其悼词中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他在参加工作的每一个时期,都是以党的利益和 革命事业为重,走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换一项工作爱一项工作,一心为 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坚强的无产 阶级战士,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赵象鼎(1920—1990),博兴人。1950年初—1957年10月,先后在巫溪县担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第一书记等职,对新政权的建立、巩固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54年12月,青龙、西安、双河3乡发生反革命暴乱,刚任县委书记的赵象鼎,忍着阑尾手术后的疼痛亲自指挥,很快将暴乱平息。1957年底,赵象鼎调任云阳县委书记。 又,巫溪县县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20日成立后,滨州籍干部还有任县委副书记的博兴人高子孚、任宣传部长的博兴人马景村、县委常委惠民人陈观玉和无棣人张存德等。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西南之旅

我是赵象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西南之旅
    西南之旅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