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之同志简介:

名德辅,字翼之,又名王一之。山东省文登县口子乡新庄头村人。1903年出生,幼年家境贫困,体弱多病。其父王延清让长子王德义当长工,挣钱供翼之读完小学,后又变卖田地供其读完中学。1925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开始了教书生涯。1926年在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时,得知湖南革命形势高涨,便毅然去湖南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他受党组织安排与何凤池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取俄文名字布拉特。1928年10月因肺结核病严重,回家休养治疗。1929年春,又带病到张皮村松山庙小学教书。他向农民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到附近村庄组织农民协会,提倡男女平等,倡导妇女放足。1930年在松山庙小学首创男女混合班,支持女子上学读书。是年,其父去世,他说服全家不穿孝服而戴黑纱,改叩头为鞠躬, 带头革除旧习。1930~1932年,分别在荣成师范讲习所、威海私立明星女子小学、烟台女子中学任教,均因属“共产党嫌疑犯”而被迫离职。1933年去安徽、湖北、江苏了解革命形势,谋求革命职业未成。1934年又回家乡,被大水泊启民小学校长于良 (正文第937页)聘为教师。工作中两人情投意合,王翼之向于良 (同上)宣传马列主义和苏联革命盛况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教育于 (同上)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4月遵照国民政府令,去南京进行留苏学生登记。1935年8月,应聘到烟台真光女子中学任教,不久,因宣传进步思想被解聘。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经吕志恒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1937年初,他与赵修德在潍县中学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后,潍县“民先”队伍迅速壮大,成立民先潍县队部,王翼之任队长。他还争取国民党潍县县长同意,成立“潍县各界抗敌后援会”。1938年元月27日,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联络各武装力量, 夺取潍县盐警队的枪支,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翼之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将七、八支队合编称八支队,仍以王翼之为政治部主任。他坚决拥护团结统一,与张文通等组织军法委员会,审判张鸿礼、金炎等分裂主义者,将其处以极刑。新编八支队东进胶东,与“三军”一起挫败国民党军张金铭部的反共磨擦,巩固了蓬、 黄、掖革命根据地。1938年7月底,八支队西返。到达昌邑时,不慎溺于潍河牺牲, 年仅35岁。现潍坊市内烈士陵园中建有“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王一之烈士墓”。

纪念文章:1

主页管理:Admin

我是王翼之的晚辈

入驻晚辈
  • Admin
    Admin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