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伦(1916.9~1968.8) 山东省文登县营乡崖子头村人。1932~1936年,在文登乡师读书。毕业后去济宁乡村服务人员训练处学习。1937年到黄县第九乡农学校作事务员。 不久,回文登营小学任教。1938年1月在林村任教时,由刘力生、潘复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同年11月,调胶东特委青年部社会工作部任部长。 翌年6~12月,任平度青年救国会长。1940年上半年,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部锄奸股长。翌年6月任东海区青救会及文协会长。1941年6月至1942年5月,任中共东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此后至1943年5月,任胶东区党委统战部科长。1943年5月至1946年5月,任文登(东)县代县长、县长。此后,历任新威日报社社长、威海市指挥部副政委、威海市警备团政治处主任、三十二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副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南京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编辑、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副政委、二机部驻京办事处二厂书记、二机部第二设计院党委书记、革委副主任。陈健伦童年挖过野菜,给地主放过牛,一生朴素节俭,不忘劳动人民。乡师读书时,接触进步青年,阅读革命书刊,向往革命。参加革命后,又多次进党训班学习马列主义。 1938年初至1948年,一直在胶东工作。任文登县县长3年间,认真贯彻党的政策,领导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救灾、参军支前等群众运动,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贡献。他忠诚老实、办事认真、刚直不阿。1951年,各大军区选拔参加全国第一次英模大会的代表,有一位解放过来的战士,作战勇敢,多次立功,但有人认为“出身”不好,反对他当代表;有些人不表态,怕犯错误。此时陈健伦任组织科长,主张“重在表现”,不应过分强调出身历史,博得大多数人同意。1958年“大炼钢铁”,军区政治部干部宿舍区也办起了“小高炉”。 陈健伦对这种不讲科学的“大呼隆”表示不满。这成为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历次运动中挨批斗的一条“罪状”。 1957年夏,反右派运动开始,南京军区第四步兵预备学校政委李毅忱、训练处副处长徐志中等被诬为“反党集团”。以陈健伦为组长的工作组,经反复核实,证实李、徐等仅存有一般工作作风问题,不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为此,被加上“庇护右派”的罪名,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批判。陈健伦仍坚持正确观点,不肯屈服。“文化大革命”中,有关人员对他通宵达旦的围攻、 批判,陈仍据理反驳。不少好心人为他捏着一把汗,不理解这位“当权派”为什么不“随和”一点。陈被折磨得骨瘦如柴,身神不支,于1968年8月21日,竟含冤死去。1981年6月3日,中共二机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委员会为陈健伦彻底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