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918年2月22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贫困的客家人家庭。幼年时期,他随其大伯去过印度尼西亚学徒,还曾与同是梅县人的刘复之在香港同一间公司当过伙计。抗日战争爆发后,基于爱国热忱,1937年12月,陈光荣从印尼巴达维亚(今日的雅加达)回国,与刘复之、萧向荣一行人辗转到达延安,开始参加抗战。 初,陈光荣进延安抗大学习,继在叶剑英麾下工作。此后,他先在太行山抗战,一边和日本鬼子及伪军打仗,一边学习、训练、生产。后,陈光荣赴冀鲁豫。1945年10月,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鲁西南军分区十四团二营营长。 1946年秋,刘邓指挥定陶(大杨湖)战役,陈光荣随十四团参加曹县仲堤圈阻击战。之后,随队转战鱼台、金乡等地。 1947年10月,根据战斗需要,五分区基干第十四团与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基干第九团奉命合并组成冀鲁豫军区机动部队(机动兵团)。12月9日--1月8日,陈光荣随部队参加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健民指挥发起的作为淮海战役的前奏“东进战役”。部队进军泰西,经东平袁口、肥城演马庄、白屯、东平丁家坞等战斗,横扫国民党军据点,共歼其正规军3645人,冲破国民党军运河封锁线,打通泰西与汶河一带的联系,稳定泰西地区的形势。 1948年3月,冀鲁豫军区又将第五(鲁西南)分区第十四团第三分区、第九团第六分区第十一团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独3旅,陈光荣继续任八团营长。 1949年3月1日,全国部队整编,冀鲁豫老部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与冀鲁豫军区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陈光荣任解放军17军51师152团团参谋长,当时该团驻扎在山东省单县。 1949年4月,陈光荣随17军51师152团驻扎在安徽省西部六安县苏家埠,准备渡江。于3日,和团领导及153团主要领导渡江前合影。 1949年4月,陈光荣随军南下,转战福建,后进军贵州。1950年,在贵州省荔波县参加剿匪斗争。 据了解陈光荣的人士回忆,陈在部队对属下非常好,待人接物,时时温和而宽容,即使是对待战犯和俘虏,他都格外人性化。据说,在贵州剿匪时,陈光荣曾经对一个土匪头子,三抓三放,直到这个土匪真心诚服,弃暗投明。后来回忆贵州剿匪斗争,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土匪也是人 ,而且多为被现实逼迫走上此路的粗人。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却对人情世故有感,有时不需费一枪一弹,点拨感化即可。”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陈光荣主动请缨,要求赴朝参战,但是,由于他的海外关系被上级搁置。后以其他理由驳回了他的请战书,此事在当时对陈光荣的打击甚大。 须知,一个为战争而生的人,突然有人告诉他,你老了,可以卸甲归田了,这对其的打击犹如灭其信念。 1951年(12月?),陈光荣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4年(7月?),陈光荣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分配至上海警备区,任守备第十五师副师长、副政委。由于赴朝参战受挫,陈光荣开始对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心情沉重,抑郁寡欢。从此,他迷上了打猎,聊以消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0年代末期,自然灾害来袭,幸而有他打来的猎物,其8个子女无人得浮肿病,更没有一个夭折,使全家的生命得以意外保全。 60年代初,陈光荣晋升为少将军衔,任安徽省池州军分区司令员。文革期间,陈光荣因家庭的海外关系原因,再次受到冲击。据陈光荣的女儿回忆,父亲被打为走资派时,每每被架飞机游街时,他的警卫员都挡在前面,不让无知的群众向其投掷物体。 虽然受到造反派冲击,但当时的陈光荣并未停职,他依然坚强乐观。文革开始后,他的老乡兼老战友刘复之也被打倒,定罪为‘三反份子’、公安部头号走资派、‘黑笔杆’。这期间除了政治学习,就是没完没了的批斗和陪斗。 一日,时任池州军区司令员的陈光荣公干来到北京,特意去公安部探望刘复之,万万没想到,他俩个从香港到太行山参加八路军、出生入死的战友兼同乡竟在厕所门口相见。刘复之恹恹地说:“这时候,你来看我干嘛?!”陈光荣心知肚明,刘复之是怕自已受牵连,但他不怕也不理这套。他悍然大声嚷道:“我是穿虎皮(军衣)的,怕什么?!”以后,他俩回忆起这段陈年旧事,都捧腹大笑,乐的直不起腰。 文革后期,“四人帮”迫害老干部变本加厉,陈光荣及福建军区的老战友把刘复之较大的子女接到部队当兵,其中刘的四个孩子寄养在陈光荣的家里,实际上是保护起来。对此,刘复之由衷的感激。而保护老干部的子女,据说是周总理指示的。 1988年,陈光荣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湖北省人大代表,参加了于4月2日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陈光荣离休后生活在江西省芜湖市葛家山干休所,过完79岁的寿辰,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了。 1998年1月1日23时08分,陈光荣不幸病故,享年80岁。陈光荣曾经说过:回忆不是在逝去后用来证明自己曾经活着,只要别人的心中有你,把这些记忆拼凑起来才是最完整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