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读私塾,1915年考入临沂教会中学,那时,家境贫寒,只能半耕半读,毕业后没有从事传教工作,而是选择了教育,曾于小车庄、东三冲、马头、郯城等地教书,被尊为孙先生。便决定放弃教书直接参加抗日。走上了抗日的前沿。父亲先在苍山县褚墩十二区区公所任文教助理,走村串户,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农会、识字班、儿童团站岗放哨,唱革命歌曲,贴抗日标语,也组织人员演革命节目、小戏曲等。遇到战事筹措军粮,还要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有时要亲冒枪林弹雨,战场救护伤病员。还要安抚抗日阵亡将士的家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抗属烈属的心坎上。每有鬼子扫荡,还要进村动员群众坚壁清野,疏散转移群众,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国解放后调到了枣庄峄县任文教助理,1949年参加了山东省在藤县专区举办的集训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驿县,任教育科长。1953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