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生,山西省五台县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山西籍学生组成新晋学社,并创办在主编革命刊物«风棱»杂志,以国民党左派的面貌,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还参与创办北大平民夜校。1931年回到山西,在阎锡山的清乡督办办公室给杨爱源当私人秘书,从事中共党的地下工作。30年代中期,向阎锡山推荐张友渔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来山西讲学,同时掩护了一批中共高级干部和进步人士,还介绍张友渔等人加入阎锡山官办的山西青年救国的核心组织,并让中共地下党员戎子和担任特别小组组长。1936年9月,山西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被选为执行委员。 抗日战争初期,任离石县县长、山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他利用公开身份和地位,为八路军120师、山西新军筹粮筹款,动员新兵,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他将刘墉如、常芝青等一批中共党员安排在政府和保安司令部工作。他积极支持战动总会的工作,为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 民主政治, 动员群众支援抗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前夕,他从赵承绶处得知阎锡山的反共部署后,向中共晋西北区委作了汇报,使党组织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事变爆发后,他以第四行政督察专员的名义,给中共地下党员以专署视察员、巡视员的身份,开出护照和路条,通过了阎军封锁线,使大批中共地下党员和抗日干部脱离危险。当赵承绶命令他和第四专署人员、物资撤离离石,到临县白文镇集中时,他召开专署紧急会议研究决定,四专署由常芝青、武汝扬等共产党员负责向兴县转移。他本人只身带着一名警卫员去见赵承绶,被软禁。后在南迁动乱中脱险回到临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中行署秘书长,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动员民工和物资支援前线,为解放太原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太原市民政局局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省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党组副书记、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8年9月19日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