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生,山西省繁峙县认。1925年入太原成成中学学习,1927年考取北平大学法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北大学生组织的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抗日活动。1935年回太原“主张公道团”总部任民众委员会委员。1936年10月参加牺盟会并任总会执委。 抗日战争初期,任二战区随营总校指导员(实际工作的负责人,主持集训两期青年学兵8个队,结业后大部分分配到山西各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担任主要军事、政工干部。1938年春参与组建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任政治部主任。政卫队下属33个大队,共千余人,临汾失守时移驻汾西县山云镇,集体宣誓参加牺盟会。同年6月他兼任政卫队代司令员,在晋西北地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自卫队、妇女队、儿童团,并动员青年农民、学生参军,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夫的感人场面。汾西县麻阳沟村仅有9户人家,就有14任参加政卫队,其中一家史姓8兄弟在父母支持下都报名参军,批准5人入伍。根据中共山西省委指示,政卫队部建立了贯彻执行抗日救国纲领的政治合法组织“民族革命青年团”临时特别支部,吸取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民青”,并自上而下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以利巩固部队、掌握领导权开展党的秘密活动。1938年11月他任政卫队民青特别支部书记,各级民青组织建立6个分支部、21个支部、87个小组,有团员538人。至1939年6月,政卫队拥有10个大队4000余人,曾参加与日伪军的大小战斗百余次,改编为209旅,12月底编入11师为晋西支队,突破阎顽军的包围和日伪军的封锁,胜利到达临县招贤镇与兄弟部队会师,他任代旅长。政卫队创办有《民青生活》(周刊)、《民族革命》(半月刊)、《战斗教育》(周刊)、《政工报》(三日刊)与“前锋剧社”。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前夕,他和旅政治部主任廖鲁言被困秋林,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愤然向阎锡山发表电报表示反对。1940年2月随中共地下党员杜心源奔赴延安,作为民主人士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他接受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主任王世英的建议,与原在2战区工作的7位同事联名致书阎锡山,争取与其八路军继续合作抗日。5月赴晋西北工作,先后任行署司法处处长、秘书处处长、建设处处长、银行行长。1942年5月经晋西北行署党组书记武新宇及司法处长张文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开展工作,11月由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批准转为秘密党员。1945年10月调任新成立的雁门行署建设处处长。946年底任晋绥第二专署专员。1949年任晋西北行署秘书长,任晋南行署秘书长。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四川省财委副主任、副省长兼财经学院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财办主任等职。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5月10日被迫害致死,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