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生,北京市顺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学未毕业即东北沦陷,他愤然赴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盟救国同盟会,并加入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派任兴县牺盟分会协理员,在牺盟分会和动委会联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区、村协助组建牺盟基层组织和自卫队,于蔡家崖集训1200多名队员,选拔部分加入县牺盟游击队,其余分编为区游击中队。1938年,他由团转为中共党员,当年夏全县5个游击中队组成兴县牺盟游击支队(后编入新军203旅18团),他任支队长。1939年夏奉命到秋林阎锡山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参训,8月结业后任晋西北督察专员。阎给其任务是筹建“精建会”,控制牺盟会。而他以抗日为宗旨,谁拥护抗日就支持谁,如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者,即先斩后奏。1939年12月晋西事变时,以其合法身份随军掩护兴县县级机关安全转移。1940年1月被公选为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统一成立了县抗联、改组了区、村政权。在献金、献粮、扩兵、做军鞋的“四项动员”中,县委和政府全力以赴组织召开多种类型的宣传会、座谈会50余次,共计动员献金折合银元15万多元,献粮420多万公斤,饲草300万公斤,各种布匹3600多丈,棉花3万余公斤,羊毛2.5万余公斤,黄油、白酒、粉条上万斤,做军鞋3.4万双,报名参军者1500多人,为各抗日部队择优选送850多名,其余加入游击队。县政府将所献物资、款项全部支援了120师和驻兴县的党政群团机关。遵照行署规定的政策,组织领导全县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削弱了封建剥削,减少 了社会矛盾,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广泛组织各种变工互助组,并制定军烈属代耕免勤、奖励开荒造地等优待办法,还拨款兴修水利,扩种棉花,改革农具,调换优种,促使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当年增产粮食4万石。普遍开展了“三三制”村选运动,把政权的根基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为强化对反“扫荡”斗争的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景明远、县长白认与武装部部长白崇山为正副总指挥的战时工作委员会总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各区大搞空前清野,发动机关和驻军帮助群众突击收秋;加强站岗放哨,严查过往行人,并设立“消息村”、“烽火台”等情报传递信号;清查抓捕了5,名隐藏的敌特汉奸,由县“战委会”批准公审处决;重新组建兴县游击大队,配合八路军侦察敌情、转运物资、训练民兵、掩护群众,参加了二十里铺、田家会、甄家庄等战斗,曾单独作战7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0多人。在1942年几次反“扫荡”战斗中,全县动员了3.8万余人(次)支前,连夜给部队运送粮草、弹药和食物,组织1600多副(次)担架到火线上抢救伤员;先后为抗日部队输送了3500多名子弟兵。此外,全县相继成立了6个军火合作社,以“一硝二磺三木炭”配制炸药,造出各种地雷2500多颗。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县政府从1941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选举出席晋绥边区群英会代表。1943年7月,他升任晋西北(晋绥边区)行署第一专署专员。1945年9月至1947年10月任晋绥行署副专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康省副省长,外贸部部长助理,中国驻摩洛哥大使,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渡口市委副书记,华北水电学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8月12日在四川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