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仪同志简介:

张鸿仪,曾用名张洪仪,回族,原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镇,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全家返回故乡,后迁居枣庄镇金庄亲戚家。7岁进基督教小学读书,8岁时父亲病故,因家贫辍学。13岁时才免费进枣庄中兴小学读书。23岁进枣庄中兴职业中学,因其品学兼优,校方给予奖学金并免纳学费。“一二•九”运动后,他和同学们一道投入爱国救亡运动,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各种活动。1936年8月由李微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兴职业中学学生中第一个共产党员。他在学校一面读书,一面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公开组织名为虹(红)队的篮球队和“兴中读书会”,藉以联络爱国志士,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进步同学创办《抗敌报》,摘编抗日新闻,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从集稿、编辑到排版、印刷,他都亲自动手。他还多次组织募捐,献给抗日前线将士,既唤醒民众,又鼓舞士气。 1937年12月,受党的派遣,他随朱道南、纪华等人带领抗日自卫团,编人原阎锡山部退伍师长杨士元在滕县、枣庄组建的地方武装“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他和纪华等人在该部政训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3月初,日军进逼滕县,抗敌自卫军司令杨士元南逃,朱道南、纪华等人带领原抗日自卫团的部分武装回到峄县北部山区活动。抗敌自卫军招兵处长、中共党员董尧卿受命以抗敌自卫军名义,在滕(县)峄(县)边界地区继续发展抗日武装,张鸿仪带领数人,留在董尧卿部做政治工作。不久,他又奉命撤出自卫军。 1938年3月18日,枣庄沦陷。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将党领导的沛、滕、峄三县抗日武装集中到滕峄边山区,组建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他任中队指导员。同年7月,义勇总队反顽战斗结束后,他升任三大队副教导员。10月,三大队教导员纪华调任峄县县委书记后,他继任教导员。尔后,义勇总队几次易名,他一直任教导员。他与大队长配合密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心协力带领部队作战,战功显著。1940年7月,苏鲁支队支队长张光中带领三营到运河南北地区,配合运河支队开辟新区。不久,他奉命调任运河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兼一大队政委。10月,参加了朱阳沟战斗,进行战场宣传鼓动,组织机关勤杂人员支援战斗,安抚伤员,为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11月,运河支队进入山区整训,其主力与教导二旅五团合编,他仍任三营教导员。 1942年5月,他任鲁南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11月调任鲁南独立支队政委。该支队活动于微山湖及其东岸津浦、临枣铁路两侧敌占区,部队高度分散,担负着过往微山湖去延安及来山东干部的护送任务。他不避艰险,来往于各部队之间,检查指导工作,使部队素质不断提高。 1943年7月,鲁南区党委决定组建二地委(运河地委),他兼任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他既主持部队工作,又兼做地方党的工作,任务繁重。为做好敌军工作,他常常带领背着电话单机的日军反战同盟盟员田村伸树等人,接通日军军用电话,点名找日军首领通话,向其宣传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痛斥其侵略罪行,搞得日军惶惶不安。他曾亲自带领部队镇压多次规劝仍不思悔改的微山湖畔西万村汉奸乡长张荫芬,收到惩一做百之效,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 1944年4月,运河地委撤销,建立沛滕峄中心县委,他兼任中心县委书记。同年8月,鲁南独立支队撤销,他改任鲁南铁道工委书记兼鲁南铁道大队政委。1944年,鲁南地区正处于局部反攻阶段,为进一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部队进行断断续续的整训练兵。他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组织部队开荒生产,亲自参加拉犁、翻地、播种、锄草,受到人民群众酌称赞。 1945年6月,他与大队长刘金山率鲁南铁道大队在山里整训结束,返回驻地途中,住在大官庄。一天拂晓,突遭日伪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他亲率战士在后掩护,不幸右胸中弹负重伤。队员们将他抬至附近的果园,见他流血过多,口渴难忍,战友们摘了几个未成熟的梨给他吃,他喘息着吃力地说:“这是群众财产,我不能吃。”大队长刘金山闻讯赶来,他首先询问突围情况,接着很费劲地说:“看来我们不能一起工作了,你要抓紧训练、继续整顿好部队,还要把生活搞得好一些,让同志们及时吃上饭……”大队长与在场的同志听了都感动地失声痛哭。 他被送进鲁南军区医院后,军区司令员张光中立即派人送来了一些药品,令医生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3岁。

纪念文章:3

主页管理:15606

我是张鸿仪的晚辈

入驻晚辈
  • 15606
    15606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