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轩同志简介:

孙静轩,1930年生,山东省肥城县老城镇人。1936年入学读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南侵,孙静轩一家逃到山区陆房避难。之后,父亲、叔父及哥哥等6人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也参加了儿童团,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13岁的孙静轩到了冀鲁豫第二军分区,被组织安排进入军属子弟学校学习,后又进入边区一中。当时全国上下都处于抗战之中,他一面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参加地方武装斗争。1946年,离开学校,被组织安排到郓城县当通讯员。此后,孙静轩的文学才能得到初步展现。他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办了一张油印报纸《郓城通讯》,编辑、主编、印刷全是他一个人承担。1949年初,因工作需要,回到家乡肥城,在建国学校任教。1949年,孙静轩到了济南,先后在《青年文化报》、《济南工人报》当记者,后又调到《山东青年报》当编辑,且逐步涉足文学,并于当年在《大众日报》发表处女作。1950年出版根据苏联小说《铁木尔弟兄》改编的《小兄弟俩》一书,给了刚刚步入文学殿堂的孙静轩一种极大的鼓舞。1953年,被调到团中央的《中国青年报》工作,后到中央文学研究所深造,并受教于著名诗人艾青门下。1955年到四川省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迎来了第一个创作新高峰。1957年陆续出版了诗集《唱给浑河》、《沿着海岸,沿着峡谷》、《海洋抒情诗》等,使他一举成名,有了“海洋诗人”的称号,以致于这一年被诗坛上称为“孙静轩年”。 1958年被划为“右派”,到农场劳动改造。烧过窑,打过鱼,当过伐木工和炊事员。1962年,经过4年劳动改造后,又回到四川省文联工作。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失去了写作权力,只能辅导别人创作。1978年,获得创作自由,重返诗坛。相继出版了诗集《黄河的儿子》、《七十二天》、《母亲的河流》、《抒情诗一百首》、《孙静轩诗选》、《告别二十世纪》、《世界我对你说》等力作,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同时担任了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并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先后出访了瑞典、芬兰等国家。1992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Admin

我是孙静轩的晚辈

入驻晚辈
  • Admin
    Admin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