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石庵(1911-1985),江苏邳县人。他于1935年师范毕业,任小学教员。1940年至1941年在家乡从事青年团工作。1942年,受命与王绍良等组建邳睢铜灵四县联合中学,阎石庵任班主任。战争年代,联合中学师生随新四军转移,一面教学,一面宣传抗日,发动群众。1945年11月,联合中学与其他三处中学合并,改称淮北第一中学,阎石庵任总务主任。1946年,国民党进攻苏北解放区,阎石庵随军北上,先后担任鲁东南华东卫生学校队长、滨海山东国际科学院行政股长、渤海华中干部支队教育干事等职。 1948年,青州解放,阎石庵参加了华东局在青州举办的山东省教育研究会,任二支队党支部书记。会后受山东省政府委派,与同事创办起由华东局直接领导的山东省立青州中学,阎石庵任教导主任。1950年8月,青州中学师范部与中学部分别办校,中学部改为山东省立益都中学,阎石庵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1952年暑假后,学校改称山东省益都第一中学,并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57年7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任命阎石庵为益都一中校长。 阎石庵在益都一中的20多年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实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于律己,凡事身先士卒,严谨治学,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踏实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新人的有效途径,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建校之初,学校一片荒芜,他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艰苦创业,发动大家自己动手,修缮房舍,铺设道路,平整操场,开荒种菜,采集动植物标本,制作教学器具,开展勤工俭学,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使学校条件逐步改善。阎石庵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重才,爱才,慧眼识人才,悉心培养人才。建校之初,学校教学力量比较薄弱,人员少,基础低,教师们对新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处在重新学习的情况下,他亲自负责数理化教研组,给开展教研活动出谋划策,具体指导,发现人才,则委以重任,重点培养。“文革”前17年,益都一中为高等学校输送了1040名学生,占高中毕业生总数的69.7%。 “十年动乱”中,阎石庵身处逆境,遭受种种磨难,却置个人利益于度外,关心着学校的财产,图书馆、理化室、松林书院的历代碑碣,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他对同志们说“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是教学的根基,决不能有所破坏!松林书院的碑碣,记载着书院的沧桑,不能有所损毁。”获得工作权利后,在百废待兴的困境下,为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呕心沥血。离休后,阎石庵仍心挂学校、关心着教育的发展。1985年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嘱托家属:“死后穿旧衣,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在云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