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清(1915-983) ,原名陶卿,又名维熔。出生于山东省博兴县第三区堤上 村(今属陈户镇)一个农民家庭里。少年读书于博兴县第一小学,1933年毕业于济南 爱美中学。 1935年在博兴县立第五小学(校址在利城)执教。其间常与中共党员蔡恩博等一 起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始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参谋。 他爱兵如子,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一次,为了迅速消灭敌人,部队要轻装前进, 涛清有一件雨衣需要清理掉,他想到地方部队没有配备雨衣,出发前,连忙抱起雨衣 连夜跑向地方部队营房。由于天黑心急,多次掉进水沟,但他还是坚持把雨衣送到地 方部队。等他返回时,部队已出发,他又跑步追上部队。1946年他任东北军区骑兵团 参谋长。冬天,天气特别冷,上级发给涛清一件皮大衣。他接过大衣,想到部下有一 个年龄比自己大的战友,爱人带着孩子,比自己更需要,就毫不犹豫地把皮大衣送给 了他。后来这个战友的老伴深情地说:“涛清同志可救了我们的孩子了。在东北行军 打仗,我们把孩子包在大衣里,所以孩子没冻死。” 1950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四汽车团政委。1952年春节前夕在沈阳 开完后勤工作会议,乘汽车回朝鲜战场,行至青川江,江上冰冻如晶,桥已被炸毁, 只有临时搭起的浮桥相通。汽车刚到达对岸,遭美军飞机袭击轰炸,汽车翻入沟里。 沟很深,里边的水也结了冰。警卫员牺牲,涛清头部受伤,心脏受损,当即昏厥。他 清醒后,看到已牺牲的警卫员,十分悲痛\抚摸着警卫员的面容,呼喊着:“好同志, 好孩子。”他忍痛掩埋了战友的尸体,立誓打败美国侵略者,以告慰烈士英灵,便挥 泪告别,直赴战场。后来他在《忆秦娥》一词中悲壮地写道:“清川江,冰晶一片东 风烈。东风烈,敌机肆虐,大桥断裂。飞架浮桥穿江过,抗美援朝急如火。急如火, 血染桥头,挥泪告别”。是年年底奉命回国,组织上安排他先住院疗养,他婉言谢绝, 说“工作这么多,到处需要人,我怎么能呆在医院里呢?”于是,又踏上了新的工作 岗位。 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汽车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获三级 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57年始调解放军后勤部,历任运输部计划处副处长,处 长;训练处处长,车船部副部长等职。 在1959-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 大家粮食都很紧张,一斤粮票都很珍贵,涛 清常教育家人要省吃俭用, 以节省出粮食济助战友。他部下有一战友有4个男孩,口 粮常常不够用,涛清一次就拿出20斤粮票送给这个战友。运输部助理员的爱人从农村 来部队生孩子, 涛清又拿出19元钱、20斤粮票、5尺布票济助这个助理员,以解他一 时之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涛清被调中央总理联络员办公室负责云南组的大联 合和三结合工作。1969年受诬陷和迫害,被停职检查。 1976年涛清恢复军队工作,对其在部队的小儿子佐力严格要求,处处用共产主义 情操影响、 教育儿子, 使佐力多次被评为三好战士,优秀党员,被提升为副连长。 1977年在训练新兵时,佐力为救护新战士壮烈牺牲。涛清把佐力的钢笔、《毛泽东选 集》等遗物送给了被救护的战士,亲切勉励他要继承烈士遗志,做党的好儿子。 涛清的一生处处体现了关心同志,爱护战士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赢得了“团 长妈妈”、“部长妈妈”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