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同志简介:

赵登禹(1898~1937),字舜承,出生在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给别人种田维持生活。他仅读了两年书。13岁时,与哥哥赵登尧一起拜当时颇有名气的武术教师朱凤军为师,练功习武。很快把太极、八卦、少林等各派拳术和枪、刀、剑、棍诸多兵器,练得样样稔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登禹逐渐看清了国家的软弱、腐败。1914年春,他与二哥登尧,好友赵学礼、赵全德一道,毅然离开家乡,徒步乞讨到了陕西潼关,到冯玉祥军队里当兵。在16混成旅当了个“副兵”(只吃粮,不发饷)。冯玉祥十分重视武术,赵很快受到冯的赏识。 1916年,冯玉祥部队调到河北廊坊驻防,便把赵登禹调到身边当随身护兵。1921年,冯玉祥二次入陕,任陕西督军。冯得知其上司的眷属在陕被洗劫污辱一事,与当地土匪头子郭坚有关,便设“鸿门宴”请郭,借宴会之机杀郭为其报仇。宴席间,埋伏者争相偷看冯与郭对盏,将屏风挤倒。郭看事情不妙,起身便走。紧急关头,赵登禹挺身上前,施出武功,将郭坚按倒在地,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从此,赵登禹高强的武艺更赢得了冯玉祥和众人的信任。 赵登禹从当卫士到带兵打仗,都是出生入死,冲锋在前。几年后,从排长、连长逐级被提拔为营长、团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又升为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1月,日军侵占了山海关。3月9日,日军铃木师团在热河追击我撤退部队,向长城喜峰口前进。国民党政府手忙脚乱,急命29军赴长城御敌。10日,赵登禹率109旅先一步来到喜峰口。 赵登禹部队在喜峰口尚未部署完毕,敌人即开始进攻,形势十分危急。赵登禹马上挥起大刀,率部冲上前去,将敌人死死堵住。长城垛口,失而复得达20多次。赵登禹腿部不幸负伤,他忍着疼痛,仍坚持指挥战斗。人们劝他休息,他厉声说道:“抗日救国,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他裹好伤口,连夜率一团人越过滦河,绕到敌人后面的炮兵阵地和特种兵宿营地,他一声令下,和士兵们一起,挥动大刀、手榴弹,向敌人冲去。这一仗,把敌人野炮营官兵砍杀殆尽,炸毁了敌人大炮、坦克、辎重粮草,狠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战后,连日军自己也承认喜峰口一仗是“皇军未曾遭到过的伤亡和挫辱。” 喜峰口大战,延缓了日军吞并华北的进程,赵登禹名声大振。国民党中央统帅部向他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不久,他被提升为132师师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天津一带增设重兵,不断对中国军队进行轰炸、袭扰。7月 27日,赵登禹师到达南苑,奉命对日作战。 28日拂晓,日军集中机械化部队,配以空军,向南苑大举进犯。当日军行至我军阵地前200米处时,赵登禹大吼一声,一手紧握驳壳枪,一手挥舞大刀,率132师官兵向敌人冲杀过去。一阵激烈的拼杀,日军被毙者不计其数。 南苑是平原,无险可守。在敌人强大炮火压力下,赵军只得且战且退,南苑大部被日军控制。入暮,敌人炮火威胁减弱了。赵登禹为夺回阵地,又挥动大刀,率一个排向大红门冲杀。这时,敌人发射了照明弹,我军一下子暴露了。敌人在红门外埋伏的机枪疯狂地向勇士们射来。赵登禹身上多处中弹,倒在了血泊中。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对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没有值得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他老人家,忠孝不能两令,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说罢,壮烈牺牲。 赵登禹壮烈殉国,年仅39岁。为表彰其功勋,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抗战胜利后,北京人民为纪念赵登禹,把北京西城白塔寺东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葺墓地树立一碑。

纪念文章:1

主页管理:Admin

我是赵登禹的晚辈

入驻晚辈
  • Admin
    Admin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