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同志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1904年8月10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破落书香之家。青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崇实小学、农林学校,天资聪颖,刻苦求学,各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练就一手好书法,曾以卖字收入补贴学资。1922年离家赴汕头、广州谋职,当过潮汕公路测量局的测量员、桂军警备司令部的书记(文书)。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编入炮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9月在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同年冬被派赴苏联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回国后,经上海转赴闽西参加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4军。曾任红4军第2纵队参谋长,红2军、红1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2局局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他始终在方面军作战指挥核心机构任职,参与进行了大量组织实施工作,深得毛泽东、朱德的器重。1932年因遭诬陷被开除党籍,后到红军大学任教员。1934年10月随军长征,被编在干部团团部任参谋。到陕北后,任西北红军大学训练处处长,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训练处处长。1936年任教导师参谋长,庆阳步兵学校教育长。1938年7月恢复党籍,后任军委第1局局长,并兼管《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编辑工作。1941年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兼军委第4局局长,后任军事学院教育长,朱德总司令政治秘书,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炮兵学校校长。在此期间,从事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法的研究,撰写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战术的基本方针》、《军事辩证法》、《八路军军事理论》等著述,在军内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推动我军军事理论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9兵团政治委员,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鲁南、莱芜、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1月兼任华东公安部队司令员。195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3~1982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新教育教学法》、《孙子译注》(中、日文版)等;出版有《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 《郭化若诗词墨迹选》等。

纪念文章:6

主页管理:Admin

我是郭化若的晚辈

入驻晚辈
  • Admin
    Admin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