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1914——1966年),原名陶志尧。巨野县陶庙乡陶楼村人。七岁起在家读私塾,后在金乡县启阳小学和济宁省立第七中学读书。1935年,从北平弘达中学毕业后,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文学系学习。其间曾加入进步文学团体“质文社”、“东流社”。1936年起,发表小说《攫尸》和散文《东游散记》等作品,翻译了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长篇小说《不在地主》 。1937年3月回到北平,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北平分会。“七·七”事变爆发后,到济南任山东省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总务部副部长,编《东声》杂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2月,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授,陕西《阵中日报》编辑、第二战区文化站负责人。其间写了大量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和评论,均已散失。1940年2月到延安, 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处编译员,文学理沦研究室研究员,延安部队艺术干部学校教员、“鲁艺”文学系教员、秘书等职,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抗战胜利后,在张家口参加华北文联,任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家口市立图书馆馆长。1947年后,任哈尔滨市政府文化处长、文联主席、东北文联委员、沈阳东北鲁艺教务处主任。 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后,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代主任、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吉林省分会副主席、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在3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发表了百余篇小说、散文和评论。在吉林大学期间,除写了《鲁迅是怎样培养青每作家的》、《略谈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思想斗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论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等学术论文外,还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导工作,主持编写了《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等专著,编辑了《文艺方针政策学习资料》,对宣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