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钧(1912年—1984年2月) 原名姚少伶,曾用名姚任远,庆云县小屯村人。1920年,随全家逃荒至关东丰县。自幼跟父亲读书,9岁即能赋诗作文。 1929年回到家乡,考入县立乡村师范。1931年毕业后,在本村任教。同年,经肖卓之、范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中共庆云县委做宣传工作。同年4月,参加了著名的马颊河罢工斗争,并担负秘密印刷宣传品的任务。罢工斗争失败后,他典地3亩,资助受通缉的中共党员肖卓之、范廷俊脱离险境。1938年,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曾任杨靖远副司令员的随从秘书。后历任沧县、东光县战委会主任、津南总工会主任,津南抗日联合总会主任,1942年,到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3年邢仁甫叛变,他随同周贯五回到冀鲁边区。1944年4月,任中共匡五(今陵县)县委书记。1947年7月,任渤海区二地委民运部部长。 1949年2月,奉命南下,历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三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造船学院副院长等职。1958年,调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他领导科研人员承担了包钢及攀枝花高炉冶炼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完成了研制特种真空阀门的任务,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被分配到上海物理研究所工作,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的筹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3年,任中科院上海核研究所党委副书记。1977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84年2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