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诚斋(1916年5月—1978年4月) 原名马允信,恩县(现属平原县)军营村人。1931年秋,考入省立平原第五乡村师范学校。期间,组织了由20余名同学参加的“读书会”。 “九·一八”事变后,在共产党员马霄鹏、李竹如两位老师进步思想熏陶下,思想逐步成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随着对党的认识的提高,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由刘子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五乡师学生中的第一个党员。同年10月,平原五乡师党支部建立,他任支部书记。1935年5月,到济南与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取得联系,在中共济南市委的领导下,组织发动了全校学生 “反会考罢课”斗争。 1936年8月,回到恩县,在一些乡村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养党员对象。同年10月,发展邻村的王玉成(后改名王克东)入党,后又发展李华珍、王金荣等人入党。1938年2月,鲁西北特委张承先陪同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进驻恩县,以旧城为中心开展抗日活动。在张承先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恩县县委,他任县委书记。他带动县委一班人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扩建党的组织,组建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并为津浦支队输送了一个连的武装力量。同年5月,又建起了100余人,近80支枪的恩县抗日游击队,狠狠打击了盘踞在平、恩、夏、禹一带的日伪杂顽,打开了这一带的抗日局面。1938年6月,中共鲁西北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同年11月,任八路军冀鲁边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鲁北特委撤销,建立中共卫东地委,任组织部部长,后任地委书记。1940年7月,调鲁西边区,参加组织领导文化界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3月,任冀鲁豫边区文联组织部部长兼党团书记。1942年4月,在日寇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中被捕。在狱中,领导被捕人员进行斗争,使多数同志脱离虎口。同年10月,机智地逃离监狱,回到党的怀抱。1943年3月,任中共运西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1944年6月,任中共运西地委工委书记,领导昆山、南旺等6个县的抗日斗争。 1946年1月,任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同年11月,任中共冀鲁豫七地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1947年3月,遭敌包围被捕。4月,率狱中同志越狱。9月,任中共冀鲁豫六地委(聊城地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部长。1948年秋,冀鲁豫党委选派80名干部,由他带队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学习。1949年6月,调任华北革命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东北空军后勤政治部主任。1951年,调任东北空军干部学校副政委。1952年8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53年,调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1958年8月,奉命筹建一三三厂。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创业,1960年3月,一三三厂正式投产。同年8月,调任国家经委企业局副局长。1963年2月,调任一三二厂厂长。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攻关,成功研制出“歼-5甲”战斗机。1964年11月11日,“歼-5甲”战斗机一次试飞成功,为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3年4月,带病重新工作,后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再次受到冲击。 1975年4月,被送到南京“五一三”厂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恢复自由。1977年7月,被分配到七三四厂工作。同年11月,担任厂党委书记。由于积劳成疾,旧病复发,1978年4月,不幸病逝。 1983年,经中央军委决定,给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由于他在中国航空航天方面的卓越贡献,1986年被航空工业部推荐为中国名人,编入《中国名人辞典》一书,他的名字连同他的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