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银先名静安,原滕县张桥村人(现属薛城区)。1903年出生在农民家庭。 1937年初,中共北方局派宋子成来鲁南活动。同年夏北方局军委的赖若愚来鲁南巡视。为扩大抗日力量,赖、宋、王喜结“桃园三”。 1939年秋,八路军东进支队来到临城一带。守银恳切要求将自己的队伍编入八路军,支队领导欣然同意,编为115师686团的一个连,他任连长。同年,经宋子成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去延安抗大学习,从延安回来后,在师部任参议。 1942年,因不适于部队工作,转到了地方,任滕县第六区区长。1946年秋,任县敌工部长,因腿伤不便随军北撤,留在当地坚持斗争。1942年2月,他秘密住在龙山头的黄连洞。因坏人告密,两天后被敌人包围在洞内,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39岁。 王守银,原名王静安,1903年出生于滕县张桥村(现属枣 庄市薛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过私塾,性格刚直,不畏 强暴。1928年,他在沙河捕鱼时与临城警察发生争执,遭到 警察毒打。为报仇雪恨,他加入了由其兄王守金发起组织并 担任道首的“培贤道”组织,举家迁至西仓村。“培贤道”以 防匪、保家、护身为名,摆坛设场,不到5年,发展道众多达万 人。地主、豪绅、官吏恐遭不测,于是密谋策划捏造罪责,以 “造谣惑众,图谋不轨,聚众闹事”罪电告国民党山东省政府 主席兼第三路军总司令韩复榘。韩命令临城驻军六十旅派兵 镇压,王守银率道众300人,手持大刀,血肉相拼,王守银不幸 身负重伤,他的哥哥王守金亦惨遭杀害。从此,全家流离失 所。王守银继续组织道众,自筹枪支百余,拉上龙山,打起除 暴安良、杀官济贫的旗帜。 1937年初,中共北方局派宋子成来鲁南发展抗日武装。 深知王守银苦大仇深,出身较好,便结为友人。同年夏,中共 北方局军委的赖若愚来鲁南检查工作,王守银与赖若愚、宋子 成便“桃园三结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怀着抗日救国的一 片热忱,在滕县东南部的千山头组织民众,举起抗日救国旗 帜。国民党多次欲将其收编,但他坚决予以拒绝。1938年3 月,滕县被日军侵占,他把队伍拉到油子山一带。同年8月, 顽军申宪武部妄图一举消灭这支小部队。王守银率队与其战 斗,以一当十,奋勇杀敌,把500余人的申部打得丢盔弃甲。 1939年,八路军东进支队六团来到鲁南的滕临地区活 动,守银即率队投奔八路军,要求入伍抗日,被整编为一一五 师六八六团的一个连。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经宋 子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组织送他到延安“抗大”学 习。从“抗大”回来后,到我军某师任参议员。1942年,我党 为了开辟六区丁作,组建六区区政权,王守银被任命为区长。 在极其恶劣艰苦的环境下,王守银同战士们吃住在一起,战斗 在一起,并经常教育战士不怕困难,争当英雄做模范。他经常 身体力行带领精干武装,深入敌区,发展组织,开展工作。 1944年2月,王守银与苏鲁支队独立营第二连连长张士 升共同指挥了有名的后黄庄战斗,打死日军15人,打伤20余 人。这次战斗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巩固、扩大了六区 革命根据地。 1944年8月,王守银和郭英、张福义人住簸箕掌村村长王 德信家里,由于坏人告密,伪自卫团团长张兆锦亲自带领80 余人包围了王德信家,三人被同困在屋里。自卫团先以花言 巧语收买利诱王守银等人,遭到了王守银的痛斥和拒绝。后 又用武力进攻,亦遭到奋勇抵抗。敌人用秫秸堵塞屋门放起 大火,郭英、张福义壮烈牺牲,王守银在浓烟滚滚的火海中穿 屋顶脱险。 1945年6月,王守银与分区委书记朱化南率领区中队50 余人,配合武工队、铁道队、县通讯排等共约100余人,在大官庄河东岸凭河与分七路合击我六区驻地的日伪军展开了激烈 的战斗。在二营主力部队的援助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赢得 这次战斗的胜利。 在革命战争中,王守银先后指挥了“山家林”、“柴胡店” 等大小战斗几十次。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战术 灵活,出奇制胜,屡建战功,多次受到上级首长的表彰。 1946年春,王守银调任滕县实业科科长。1947年2月, 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进攻,滕县党政机关被迫撤离。时任 县委敌工部部长的王守银,因脚被蒋军飞机炸伤,行走不便, 县委决定他留在后方,继续坚持对敌斗争。 同月19日,王守银与通讯员王福祥二人来到六区执行任 务,住在龙山头黄连洞里。21日,由于坏人告密,国民党小河 乡的乡长安家祥,梁里的还乡团长李永贤带领100余人,把王 守银等二人堵在洞内。在劝降无果情况下,敌人用秫秸、辣 椒、烟叶放火烧洞。王守银、王福祥宁死不屈,悲壮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