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陈家贵出生在陕西褒城县新集镇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几乎一无所有,租了地主田地五亩、房三间。参加革命前有父母及姐弟共5人。父亲陈武林,平生忠厚老实,以务农为业,母亲何氏在家纺织劳动,弟尚小,姐陈林莲1931年出嫁。陈家贵九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带着子女4人只有靠租种地主田地维持生活。后来国民党政府加重了对百姓的苛捐杂税,陈家因无钱捐款,1920年陈武林被送进了监牢。为强逼陈武林上交税款,国民党对陈进行严刑逼打,在受尽折磨后身体严重受伤,成为残废,从监牢放出后不能劳动,家里又无钱医治,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这时陈家贵才十几岁)。随后,地主将地契房屋夺了回去,陈家贵只得带弟弟流浪街头,靠乞讨过日。两月后,实在无法生活的陈家贵,只得将弟弟送给了秦麻子做了儿子,自己给村里地主汪毛牛做了长工。在约三年的长工生活里,陈家贵过人不象人的生活,终日劳动,不得温饱,经常受地主打骂,受生活所迫,在思想上激起了对地主的仇恨,想着将来报仇,让穷人有出头的一天。 1934年红四方面军到达陕西省南郑县,在地主家做了快3年长工的陈家贵,亲历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求解放”的宣传,并分到了田地和房屋。在红军为穷人谋幸福的政策影响下,陈家贵想到了家庭的破产、想到了父母死亡的原因、想到了自己的血海深仇,只有加入穷人的军队,才能打倒地主恶霸,为广大穷人谋活路。 1934年1月,陈家贵在新集镇自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成为红9军80团1营3连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从此,他把革命队伍当成了家,全心全意投身革命。 在红军队伍里,陈家贵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一有机会、一有时间便用于学习文化,在党的培养教育和部队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硝烟弥漫的战斗环境下,他一天天成长起来,历任91师政治部通讯员,31军274团战士,129师战士,先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反围剿战斗和四川剑门关、权虎山、南下,甘肃蚌角城、天水铺、卅里铺、九本河等战役战斗。剑门关战役是陈家贵任红军战士中记忆较深的一仗,剑门关三面环山,一面临嘉陵江,山势陡峭。敌人一个旅在剑门关坚守,红军31军派出两个团(91、92团),30军派出一个团组织进攻剑门关。凭着红军战士猛打猛冲,英勇顽强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后,红军一举攻克了剑门关,消灭了敌军一个旅。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后,陈家贵所在部队被改编为129师,当时他仍是772团2营8连一名红军战士,团长为著名战将、抗日英雄叶成焕。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班长,排长,连长,晋冀鲁豫军区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副团长,第二野战军第13军37师111团团长。1953年后任陆军第37师副师长,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师长,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75年11月任第11军军长,198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81年4月-1983年5月兼云南省军区第七任司令员(接替张海棠,继任者李金桥),1981年8月-1985年7月兼云南省委常委。1987年1月离职休息。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