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原名黄显章。1917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县石庙子乡苇山河村(现属岫岩县)。父亲黄垣申,青年时代当过教员,民国时期在通化当过区长。叔父黄镇山,在爱国将领张学良部下当副官,堂兄黄显声曾在张学良部下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后任国民党五十三军副军长,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与黄斌常有书信来往,对黄斌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 1925年2月,八岁的黄斌开始读小学。他最喜欢听老师给他们讲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且百听不厌,渐渐地在黄斌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进入高级小学以后,他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一些不解的问题,常常追根寻源。老师们都喜欢这个勤于思索的学生。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凤城中学的黄斌,看到东北沦陷,国难当头,再也坐不住课堂了。于是,他背着父母串联了孔庆斌等四名有志青年,来到北平黄镇山叔叔家。不久又奔赴广州伯父那里要入黄埔军校,后因故未能如愿。回京后,叔叔把他们安排到张学良办的“东北中学”读书。 1933年日寇强迫国民政府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华北形势岌岌可危。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校为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民族革命的烈火很快燃及东北中学。黄斌与其他爱国青年一起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四出演讲,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激发民众抗日决心。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再一次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黄斌一马当先,废寝忘食,成为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这时黄斌已开始阅读马列主义和进步书籍,从而领悟了一条真理:“中国不革命就不能改变挨打受欺的现状,有志青年投身革命洪流之中才是唯一出路”。1937年,正在河南省鸡公山东北中学就学的黄斌于毕业前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黄斌在河北省平山县参加八路军四纵队三十一大队。后改编为晋察冀边区第六团,也叫老六团。他担任一营三连连长职务,不久改任政治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