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1901-972) 原名邢京东,曾用名邢惠卿、马迁,寒亭区坫后村人。12岁到烟台纩丝厂做童工。白天干活,晚上自学。1925年,他目睹潍县北乡闹瘟疫,死人很多,决心从医救民。开始,他自学中医,从书籍中摘抄部分验方给人治病,后到固堤镇华东医院当学徒,在张范五等人的帮助下,对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了一定临床经验。1930年底,在牟家温庄开办“华东药房”,经常参加进步活动,掩护中共地下工作的同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医生身份为掩护,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党的影响。他参加领导昌邑龙池、瓦城和日照县西山等地的农民暴动,后在丹东开办惠恒药房时,配合东北的党组织,发动反满抗日大罢工。抗日战争一开始,他在文登县开办惠卿药房,参加了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雷神庙战斗时,他把药房的药品、器械全部拿出,亲自带到前线抢救伤员。1938年5月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法处处长。8月,他通过党组织,从烟台、黄县等地,动员争取了一批医务人员,创建了八路军胶东中队的第一个后方医院,并任院长。1941年,日军在胶东进行拉网大“扫荡”,逼近了在乳山一带活动的后方医院。他在危险时刻,组织群众掩护伤病员转移,直到反“扫荡”胜利,没丢一名伤员,受到上级的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后方组建了东海医院、南海医院和西海医院,三院很快开赴前方。他还在宋庆龄的资助下,筹建了胶东国防和平医院。 为支援前线,他先后举办7期规模较大的医务培训班,组织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战争年代,他在担任胶东第三军卫生部部长、后方医院院长、胶东行署卫生局局长、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期间,还组织了大批医疗队奔赴农村,治疗消灭由于战争带来的回归热、疟疾、痢疾、黑热病等疾病,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华东治淮委员会卫生处处长、全国红十字会医院第一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妇幼保健处处长、华东监察委员会高级专员等职。他不顾早已发现的心脏病,仍奔走于华东各省。1950年,他写了《做好治淮卫生工作》的文章,提出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治疗紧密结合”的治淮卫生工作方针,亲自带领卫生处各级卫生组织,配合地方卫生机构,一年中就在皖北一带进行预防注射300余万人次, 医疗抢救40余万病人,保证了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治淮工程的顺利进行。 1955年2月,因疲劳过度,病情加重,经组织上一再说服动员,才到青岛疗养。他去世后,其爱人刘淑萱遵照他的遗嘱,把11603.62元存款,全部交给了青岛市委组织部,作为他最后一次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