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润 山东省临朐县李家庄村(后“鹿皋公社”)1927年6月生 1937年进入私塾学习。 1942年离开小学,回家种地放羊。 1943年7月,因满16岁被抓壮丁于沂水进入吴化文伪军第3方面军。 1944年3月,从吴化文部起义加入鲁中四军分区12团7连,任战士。 1944年9月,随12团参加葛庄草沟战斗,八路军共毙伤右路口军华北方面军第59师团第43大队(草野清大队)中队长以下300余人,伪军独立旅旅长以下1000余人。此次战斗中李树润大腿负伤,俘获日军一人,获山东军区二等功一次,并被评为鲁中军区练兵模范。 1944年12月于莒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并于1945年3月转正成为正式党员。 1945年1月,任 山东鲁中四军分区十二团三营通讯班副班长。 1945年6月,任 山东鲁中四军分区十二团团部警卫班长。 1945年10月,第12团编入鲁中军区三军分区 对国民党骑二军、十二军及由伪军改编的第四路军吴化文部展开了“津浦路战役”并取得胜利。 1946年8月,任鲁中军区第四师第十二团三营七连副排长。 1946年12月,参加鲁南战役。 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2师66团一营一连文化干事。 同月,参加莱芜战役,获团战斗模范一次。 1947年4月,参加泰蒙战役。 1947年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担任左翼迂回任务,攻占桃花山、磊石山据点,获团战斗模范一次。 1947年6月,参加沂源阻击战。 1947年9月,参加沙土集战役及土山集战斗。 1947年11月,参加陇海铁路破击战。 1948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2师66团四连副指导员。 1948年3月,参加洛阳战役。 1948年5月,参加宛东战役及豫东战役。 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 1948年1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2师66团六连指导员。 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76师228团2营六连指导员兼代营副教导员。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 1949年5月,参加上海战役,解放昆山、嘉定,攻占江湾机场,荣立二等功一次。 1949年6月,担任上海警备任务。 1950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高炮12团八连指导员。 1950年5月,随华东特种兵纵队高炮12团参加解放舟山战役。 195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特种兵纵队坦克五团七连指导员。 1950年10月,任坦克26师51团7连指导员。 1951年2月,任坦克26师51团3营副教导员。 坦克第26师这一特种战车师的出现,与我军在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缴获的大量美制水陆两栖装甲车有关。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坦克第26师失去了跨海东征的机会,但考虑到该师熟悉美制坦克性能,中央军委决定于1951年4月抽调其所属技术骨干分批入朝,李树润同志便在其中。这些技术骨干在朝鲜战场上的主要工作,是回收、抢修那些战场上缴获的美、英坦克。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他们开回祖国的。 回国后,参加《天津日报》社举行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华北分团代表座谈会,并且访问单县进行志愿军动员演讲。 1951年6月,任华东装甲兵青训处第3大队副教导员。 1951年12月,任华东装甲兵坦克第二战车编练基地(即“坦克独立第7团”改编的教导团)第4大队副教导员。 1953年3月,为准备朝鲜战争1953夏季反击战役,将第二战车编练基地的教导大队改编为坦克教练团,抽调部分坦克编入各个军为直属坦克中队,参加朝鲜战争。 1953年3月,任第二战车编练基地第5营教导员兼任副政委。 1953年7月,任第二战车编练基地第2营教导员兼任副政委。 1954年4月,进入中国第一坦克学校第一大队二中队政治军官队学习,任学员。 1955年12月,被授予大尉军衔,获独立自由及解放奖章。 1956年2月,从第一坦克学校政治军官队第二期毕业。 1956年3月,任第一机械化师第32团(重坦克团)一营教导员,授予少校军衔。 1958年7月,第一机械化师撤销编制,重坦克团划归北京军区,任北京军区坦克独立三团一营教导员。 196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技工学校第三大队政委即北京军区第一坦克教导团政委,授予中校军衔。 1963年3月,任四机部1421部队(师)警卫处党支部书记。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致耳聋。 1979年恢复工作,因文革遭受冲击,故不再担任要职,任电子工业部第21研究所劳资科科长。 1982年2月,行政14级离休。 2000年1月病逝,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