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明同志简介:

宋克明原本姓徐,1922年出生在江苏宿迁。在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小,年幼的他跟着家人逃荒到山东费县,一路乞讨为生。受时局、生活所迫,母亲将5岁的宋克明送了人,后来几经辗转,他被送到一户姓宋的人家。16岁时,宋克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鲁南地区主要从事群众工作。建国后,他来到济南,先后在当时的山东分局组织部、国棉三厂、市工会工作。   16岁加入共产党,从事敌后群众工作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16岁的宋克明加入了大刀会自卫团,“一开始,是在自卫团里帮着登记花名册,1939年,一次参加干部培训班期间,我加入了共产党。”宋克明说,“那时候听说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觉得有了依靠。”   入党后,宋克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另外11个年轻党员一起以农民的身份,应征加入张学良东北军在鲁南的队伍,暗中瓦解东北军中的国民党士兵,发展共产党员加入革命队伍一同抗日。宋克明说,在东北军期间,他成功地发展了一名共产党员。   半年后,宋克明离开东北军,回到115师在鲁南的部队,开始秘密从事群众工作,宣传抗日,发展党员。“那时候都是秘密地开展工作,直到1944年,抗战末期了,才敢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宋克明回忆说,“那时候共产党和老百姓确实是鱼水关系,每个村都有党支部。”   扫荡与反扫荡的周旋 牺牲的战士肠子里露出的是草和麦秸   台儿庄战役爆发后,宋克明所在的队伍经常有组织地破坏铁路,扰乱侵华日军的铁路运输。宋克明告诉记者,抗战期间鲁南地区没有与日军大规模的正面交锋,主要是扫荡与反扫荡交替进行的敌我对峙。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没有粮食吃。“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中,一名牺牲的战士肠子里露出来的是草和麦秸。”宋克明说道。   “当时,日军占据城市、要道、交通运输线;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共产党的队伍只能发展乡村、山区的力量。”他记忆中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扫荡出动了5万人。“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扫荡政策就是烧光、杀光、抢光。针对当时的局面,保住抗日根据地,百姓没有牺牲,就是胜利。”宋克明说,“屋子里有夹壁墙藏粮食,得到伪军卧底传出的情报,我们就带领村民转移,在深山区里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   在一次次反扫荡中,情报工作越来越成熟,依靠准确的消息和老百姓的智慧,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鲁南地区的军民与日本侵略者顽强地进行着周旋与较量,并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宋克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