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光同志简介:

乔晓光(1918.5—2003.6),族名乔金亭,革命战争年代曾化名王克奎,河北省广宗县乔柏社村人。1932年在邢台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开始踏上革命征途,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广宗县委秘书,参加并领导冀南农民暴动。1936年9月,到西安东北军学兵队做兵运工作,鼓动东北军官兵反对内战,团结抗日,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骑兵第十师宣传队长、中共支部书记,东北军青训队、遣散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冀南参加并领导抗日斗争,1937年起先后担任中共冀鲁豫边区特别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广(宗)威(县)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广宗县委书记,中共冀南区第四地方委员会组织部长、常委兼宣传部长,1939年调任中共冀南区第三地方委员会书记,为恢复建立冀南党的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42年3月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学习,1943年3月起任中共冀南区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冀鲁豫第十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领导辖区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竭尽全力保存和壮大抗日力量,使敌后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1944年初,领导全区军民开展局部反攻,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日本侵略者打败。 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由冀南二、四地委合并后重新组建的第四地方委员会书记,大力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经过努力,党的组织逐渐壮大起来,到1946年4月,全区共有12个县委,60个区委,176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29764人。全面深入开展减租减息、清债赎地、清查黑瞒耕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和肃清叛匪、锄奸反霸斗争。根据中共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亲自带领由200多名干部组成的“农民翻身队”,深入到全区各县帮助农民开展翻身运动,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积极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翻身农民纷纷报名参军,支援前线,仅1946年夏、秋两季就有10750名青年农民参军入伍。完成土地改革后,又进行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为内容的整党工作,经过整顿,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进一步加强,纷纷表示服从组织安排,自愿到更艰苦的地方为党工作,1947年至1948年底,全区共有2000余名党员干部自愿南下,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和新解放区的工作,仅1948年10月一批就有800名党员干部到达新区,这批干部组成了1个地级、5个县级和6个区级领导班子,使南方新解放区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949年1月,奉命率领冀南区南下干部随军南下,历尽艰险终于和他们一起到达湖南。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常德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和常德军民一起,迅速推毁土匪武装和国民党残余势力,打开了工作局面。1951年调任广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省委秘书长,1952年8月改任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兼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土改运动,打击封建势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陲稳定。1953年任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治顾问团顾问、副总顾问兼群运部长,195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61年9月至1966年9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1971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兼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副组长,1973年8月至1977年11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第二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12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第一政委、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同年当选为11届中共中央委员。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12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委员会主席。1982年当选为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当选为13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中共14大代表,1997年当选为中共15大列席代表,2002年当选为中共16大列席代表。毕生热爱学习,著有古体诗词100余首,熟悉6种外语,其中世界语达到通信、翻译水平,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致力于老龄工作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多次回到家乡指导扶贫开发工作。2003年6月10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乔晓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