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岳同志简介:

 张秀岳生长在革命家庭,14岁就跟随老革命叔父张百川参加抗日宣传。1946年5月,不到16岁的张秀岳加入到解放战争的队伍中,被安排在卫生兵的队伍。经过紧张的培训,他的第一场战斗便是孟良崮这片热土上。当时在独立团卫生队当卫生班班长的张秀岳,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战士受伤。   “战士受伤部位不一定,有的是胳膊,有的是腿,还有的是腹部,转移时需要特别注意。我们在转移的时候,有三个要求,第一是重新检查包扎的地方并进行加固,第二是保证不让伤口继续流血,第三是把伤员抬上担架,安全转移。”张秀岳说,由于对方飞机在空中时不时地扰乱,卫生队聚集伤员的地点也需要不停地转换地点,有时设在民房里面,有时候设在树林里,不过这都需要选在道路比较畅通且相对隐蔽的地方。   其实,打起仗来,卫生队根本来不及转运大量的伤员。“幸好有当地年轻女子组建的‘识字班’和民工队的帮忙,要不然很难在第一时间转运伤员。女的挎着篮子给战士送水,用毛巾擦血,民工队帮着抬伤员。”张秀岳说,战场上纱布根本不够用,村民们就把家里的被单撕成条当绷带用。“识字班”刚结婚的年轻媳妇,把新被子拆开,撕开布给受伤的战士用。   张秀岳说,转移伤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卫生队了解很多知识。“前线下来的伤员流血多、喊口渴,即使这样也不能立即饮用大量的水。我就想办法,用毛巾蘸水后湿润他们干裂的嘴,或者用麦秸杆吸水喝。”身为卫生班班长的张秀岳告诉“识字班”的人,千万要防止短时饮水过多,造成心脏压力过大,最后出现流血增多而死亡。   “在打仗前,卫生队每人发了三个窝窝头,三小块咸菜,都装在包里。那次战役打了三天三夜,战士们都顾不上吃,饿了就拿出来啃一口,喝口凉水,手上有血也顾不得擦掉。”张秀岳说。   由于战争需要,上级要求卫生队转运伤员时要登记他们的名字等信息,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有的受伤严重,还没抢救完就牺牲了,还有的说不出来话等各种因素,无法及时登记他们的信息。”张秀岳说,打仗前要求在衣服角落写下名字,但衣服破损,也难以详细登记下来。“那场战役伤亡数目较大,我就抓了几把石子放在口袋里,每转运一名伤员,就放在另外口袋里。最后粗略地数了一下,三天三夜转运了330名伤员。”   在以后的战场中,张秀岳以过硬的素质战斗着。1948年秋季,张秀岳带着一个班,押运三辆车的弹药向前线,途中遭遇对方空军的袭击,凭借智慧和勇气,和战友成功保护弹药安全到达。   在张秀岳的记忆里,他参加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战斗流血是光荣的”。“那个时候,牺牲不说牺牲,而说‘光荣了’,负伤就叫‘挂彩了’。”张秀岳对记者说,他在胶东保卫战中右腿中弹负伤而“挂彩”,心里却是高兴的,因为这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而受伤,值!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张秀岳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