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17岁的李景彬加入了军人的行列,和战友们一起来到部队当兵。“当时被分到了卫生队,开始学习抢救、包扎等救护知识。”李景彬回忆说,不到半年的时间,1946年下半年战争爆发,国民党的军队侵犯解放区,当时在二师九旅27团卫生队的他,正式参加了战争。“营里有所,团里有卫生队,连里是卫生员。我前期在卫生队,负责战场下来的伤员护理工作等。” “在战争年代,打仗难免有伤亡,我们这些卫生兵就时刻准备着抢救伤员。”7月18日,现在住在兰山区前十街的86岁老人李景彬回忆着对大众网记者说,当时卫生员少,战士们受小伤自己包扎,严重的才被卫生队抬下战场救治。 1945年11月,17岁的李景彬加入了军人的行列,和战友们一起来到部队当兵。“当时被分到了卫生队,开始学习抢救、包扎等救护知识。”李景彬回忆说,不到半年的时间,1946年下半年战争爆发,国民党的军队侵犯解放区,当时在二师九旅27团卫生队的他,正式参加了战争。“营里有所,团里有卫生队,连里是卫生员。我前期在卫生队,负责战场下来的伤员护理工作等。” 在李景彬的记忆力,双方战斗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谁取得了胜利,谁就有“发言权”。1946年,在江苏省沭阳县的一场战斗中,我方军队取得了一场胜利。“对方是一个师、两个旅,还有一个野炮团,我军全力围堵,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终于把对方控制。”李景彬说,那次缴获了12门野炮,还有军车、武器等。“我们的技术人员很少,缴获的车不会开,野炮没办法运,最后还是找的牛,拉回去的。” 1947年,李景彬到了连队,成为一名卫生员,时刻在战斗一线。他说,那个时候一个连只有两名卫生员,打起仗来根本忙不过来。 “每名战士都有卫生包,受轻伤是自己包扎,严重的情况下,忙碌的卫生员会进行救援。”李景彬说,虽然不拿枪,但也跟着战士向前冲。 在连队当卫生员的李景彬,战斗中难免受伤。1947年夏季的一场战斗,我军战斗不是很理想。“战斗很激烈,炮火连天的,炮弹片炸到了我身上,那是第一次受伤。”李景彬说,当年冬季在沭阳的一场战斗中,第二次负伤比较严重。“我当时在给伤员包扎,突然感觉后面好像有人捶了一下。用左手向右后臂一摸,发现有大量的血,当时右臂也无法抬起来。”在后来的战争中,李景彬再次负伤,但没有退到二线,和其他战友并肩作战。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惨烈的。“我们那个连12个班,9个步兵班、3个机枪班,战斗回来整顿时,还剩下20多个人,非常让人痛心。”李景彬回忆说,淮海战役中伤亡比较大,“所在的27团总共不到25名卫生员,可死伤18名,对战斗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 李景彬在战斗中幸运地活了下来,他1956年回到老家后,依然从事卫生事业。“很多老战友都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健在。”李景彬拿着手中的照片、纪念章和用了60余年的搪瓷缸子说,现在挺想念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