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打仗,哪里没有危险啊。面对面的拼刺刀,看到同胞牺牲,心里不是一般的难受。”7月31日,家住沂水县龙家圈镇张岱村的刘光胜老人回忆当兵时的经历说,能幸运活下来,那就要好好地与敌人战斗到底。 1928年7月出生的刘光胜,18岁当兵入伍。在青州经历了第一仗,随后到了济南参加战斗。1947年七八月期间,部队来到了沂南县,也是孟良崮战役的前期。“那天风很大,我在村外站岗,村旁边是一片高粱地,呼呼的声音让人听不清发生什么事情。”刘光胜说,突然感到后背有东西,转身发现十几个人拿着枪对着他,并且刺刀顶在了后背上。 “他们问我是谁,我就说是‘武工队’的。我反问他们,回答说是‘县大队’的。”刘光胜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从衣着就看出他们是还乡团的人。“我不说八路军,是因为不让他们知道八路军就在村里,否则村里就会遭遇偷袭。” 简短的对话,刘光胜糊弄了还乡团的人,打消了他们进村的企图。还乡团的人也没有杀害刘光胜,随后撤离村子。刘光胜感觉距离安全时立即开枪打击,村里的八路军听到枪声也赶了出来。 “说打仗,当时就是硬拼。”刘光胜说,有时候枪被卡住,不得不用柳条通一下。在刘光胜的记忆中,部队在过沂南弥河时遭遇到国民党飞机的袭扰,有的战士因此而牺牲。“晚上10点多钟,部队吃饭喝水,经过装扮后才可以行军,一般要走到次日凌晨五六点。” 白天时间,国民党的飞机在空中巡查,见到地面有人就用机枪扫射。“为躲避飞机机枪扫射,趴在地面上也是不行的,还要侧着身子,那样才尽可能地减少被击中的几率。当时我趴在地面上,子弹从手指缝穿过。要是被击中,胳膊就算废了。” “步兵、炮兵、担架兵等陆续向前走,听到飞机声就匆匆赶路躲避袭击。”刘光胜回忆说,有的战士在桥上掉了下去,大炮也被河水冲走,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捞回来。 战斗中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刘光胜活了下来,但看到战友们牺牲,心里也不是滋味。“在孟良崮战斗中,面对面拼刺刀是最残酷的,看着战友一个个的离去,心里不是滋味。但为了革命,战斗仍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