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川同志简介:

郑林川 (1920— ) 郑林川,江苏省沛县第七 区夏镇人(现改山东省微山 县)1920年生。十五岁高小毕 业。1 936年秋,由同学张孝先 介绍参加共青团。 “七·七一事变,郑林川 即参加义勇队当战士。19 38年 春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5 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 立,郑林川先任分队长,继当九中队指导员。1 939年, 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 1940年春,郑林川被调到运河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部 任指导员。年底,运河支队一大队编为教二旅五团,他 在五团任连指导员。1942年他调铁道游击大队任二分队 指导员,以后又任鲁南军区警卫营教导员,十七团政治 处主任等职。1 951年春任山东军区后勤部37疗养院副政 委。1958年转业到山东省建设委员会任人事处副处长。 1 978年离职休养.享受厅级待遇。 郑林川 郑林川,1920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沛县(现属山东省微山县)夏镇三孔桥村,自幼生活在较富裕的家庭中。其家有良田百余亩,并在沛县城里开有“同胜公布店”一爿。其父郑安良(又名一鸣)早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在本县参与组织发动了农民进行反高利贷、反封湖和反军警迫害的斗争,群众威信较高。1933年6月,沛县党组织遭敌破坏,他转入地下从事革命活动。 郑林川8岁那年入沛县中心小学读书,16岁升入县立中学。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名优等生。由于父亲的影响,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8月,他由同学张孝先介绍加入共青团,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的隆隆炮声震撼了鲁南苏北大地。同年10月,17岁的郑林川抱着抗日救国的决心,由沛县城回家乡夏镇,协同父亲郑安良和共产党员张新华等发动组织抗日群众,拉起了人民抗日武装队伍,称“夏镇人民抗日义勇壮丁队”。国仇家恨,使年轻的郑林川义愤填膺,毅然投笔从戎。年底,他约集了部分同学一起到沛县城北20里的宋庄参加了张光中领导的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 1938年初,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以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名义,在宋庄举办抗日青年训练班,郑林川以饱满的抗日热情,参加了集训,军政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为后来在革命队伍中不断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训练结束时,他由政治教员文立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在边区特委的领导下,沛、滕、峄3县人民抗日武装在鲁南滕峄边山区会师,建立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郑林川任总队警卫连小队长,曾率队参加了反击土顽申宪武部的战斗。总队由滕峄边山区转移到抱犊崮山区东侧的大炉一带后,他被调到总队宣传队任分队长。3个月后,他又调入总队警卫连任副指导员。1939年7月,他改任直辖四团(抗日义勇总队的改称)一营指导员。1940年春,调到运河支队第一大队任指导员。1941年秋,他升任尼山支队一大队副教导员。1942年部队精兵简政后,他改任鲁南一军分区警卫连指导员。时隔不久,鲁南军区政治部举办敌区工作干部训练班,他奉命参加了短期培训。结业后,他于1943年2月,被分配到鲁南铁道大队任二中队指导员,与中队长徐广田一起,率领10余名精干队员,在津浦铁路临城至微山湖畔的西万乡一带,担负护送我党政军领导干部过路的任务。郑林川以及他率领的中队参加了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萧华等数百名党政军领导干部过路,没有发生过一次意外。为此,鲁南军区专门总结了铁道队护送干部的经验,给郑林川记了一等功。 1943年12月,郑林川调鲁南区党委党校学习。次年4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鲁南军区教导队任副教导员。这期间,郑林川与队长一起率领全队60名学员苦练军事技术,该队有3名学员获得“投弹状元”称号,受到了鲁南军区首长的表扬。 1944年春,郑林川调警备十七团任政治处主任。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过鲁南、南麻、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并荣获淮海战役纪念章。 1949年,国家颁布了土改政策后,郑林川响应党的号召,随即写信给在临城县政府任实业科科长的父亲郑安良,表明了自己对土改政策的态度。后经父子协商,将家中的土地全部交给了人民政府处理,受到家乡贫苦农民的称赞。 1951年春,郑林川调山东军区后勤部三十七干部疗养院任副政委,1955年9月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山东省建委任人事处副处长。1978年离职休养,享受厅级待遇。 (陈玉中 撰文)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郑林川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