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纵同志简介:

姚天纵(1916 -1-7 -1981.11-9) 笔名野火。广东省澄海县人。生于贫苦华侨工人家庭。1938年7月赴延安,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冀鲁豫边区,先后在《鲁西日报》社、冀鲁豫文联任编辑。后调太行区文联、太岳区《新华日报》社,任编辑部长、记者。1945年后任《人民日报》记者。1949年起任中共北平市委研究室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广西日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处长。后调中共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8年7月任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写有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多篇。姚天纵(1916-?)原籍广东省澄海县。笔名野火、王行之。出生于泰国一个贫苦的华侨工人家庭。备受压迫和剥削,对旧社会深恶痛绝。在学校读书时,学习勤奋,爱好文学,思想进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在党的指引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底,抗大一分校成立时,调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1939年7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一分校工作时,常以“野火”的笔名在校刊发表散文作品;一分校东进冀南时,留鲁西抗日根据地工作。此后,他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在《鲁西日报》、冀鲁豫边区文联、太行《新华日报》、太行文联等单位任记者、编辑。1947年7月,鲁西和冀鲁豫两区合并后,姚天纵任冀鲁豫边区文联编辑部长。主持创办了综合性文艺刊物《文化生活》,编辑有关理论学习、学术讨论、历史知识的文章,又有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歌谣、戏剧、漫画等各种文艺作品,对推动边区的文化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仅从事编辑工作,还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现能查到的有,小说《湄南河的烽火》,反映了泰国华工反对给日本运粮而举行罢工活动;《王五》写日寇“扫荡”时,一个儿童团小组长,为掩护抗日干部王主任,在被敌人捉住后,敌人对他用刺刀刺、火烧而不吐露真情。解放战争时期,姚天纵曾在《人民日报》任记者,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北京解放,曾在北京市委研究室任组长。新中国建立后,姚天纵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处长,《广西日报》总编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以后调中共中央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姚天纵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和打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保持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精神。粉碎“四人帮”之后,落实政策,姚天纵又从西北调回广东工作。从1978年起,一直担任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他从事行政工作,并未停止创作,继续写诗、写述评、写回忆录,抒情言志。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东高庄

我是姚天纵的晚辈

入驻晚辈
  • 东高庄
    东高庄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