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华,男,汉族人,1922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上口镇张家屯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在本村上小学,1936年高小毕业,在家务农。 1938年10月,他参加八路军,在三支队独立团一连任通信员。先后参加半截口、王二高、日小战斗。1939年3月任班长。5月,人抗大一分校军事二中队学习6个月,参加3次战斗。1940年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3月,参加孙祖战斗、东梭庄战斗、牛升山战斗。6月,任山东纵队三支队特务团一营三连副排长。8月,三支队改编为第三旅,他升任九团三营七连排长,参加北隋北河战斗011月,改任连文教干事01941年iOja,任八连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王高、邢家、毛巩、毛三庄、清水泊等战斗。1942年3月,三旅改编为清河军区,九团改为第一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整风学习后,调任潍县大队二中队中队长。1943年4月,任军分区直属连连长,参加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的高庄、李家台、羊角沟、口子、常家庄、周家疃等战斗。1944年1月,清河与冀鲁边合并,一军分区改为渤海军区第五军分区,他仍任直属连连长。8月,参加渤海区对日伪军攻势作战。1945年1月,入渤海军区教导营一中队学习半年。7月,参加讨顽军张景月(第三阶段)战役的寿光城、丰城、田柳庄、八大组、许口、聂家、毛坨、张家庄等战斗。此时,军分区组建警备第七旅,直属团改为十四团,他任二营副营长。向日伪军大反攻,参加黄埠、青州车站等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升任十四团二营营长。1946年11月,十四团编入十一师为三十二团。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绵阳关战斗。4月,十一师正式编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任二十八师八十三团二营营长。接着参加泰蒙战役的大李庄、泰安北关、青龙集等战斗。11月,参加土改,“三查三整”、整党学习j 1947年7月,参加出击津浦路,攻汶上城、高庄等战斗,从济宁北进入鲁西南,立三等功。1948年夏,参加豫东战役。8月,参加济南战役。11月,参加淮海战役的老河口、利港、柳行等战斗。此时,部队改编为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五团,他任特务营营长。1949年2月,调任八十二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4月,参加渡江战役的攻占吴淞口战斗。8月,参加福州战役的朱集、桃村、崮古山等战斗。11月,调任华东军政大学训练部教员研究班教务处处长。在淮海战役等战斗中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50年11月,调任战车二师战车三团参谋长。1951年6月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三团参谋长。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红旗勋章。1952年8月回国。1953年1月,升任坦克三团副团长。10月1日,代表华东军区坦克二师参加北京国庆阅兵式。12月,任坦克三团团长、摩托教练团团长、党委书记。1954年8月,人第一坦克学校(五期)军官队学习。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1月毕业,任坦克独立第一团团长,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58年9月,任技工学校训练部部长。1959年4月,改任第五坦克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1963年3月,调任六十八军司令部装甲兵处处长。1964年6月,晋上校军衔。 1967年5月,任济宁军分区副司令员。同年12月,参加济宁“支左”指挥部领导工作。1968年4月,任济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7月,任中共济宁军分区委员会常委。1969年7月,任济宁- 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1970年1月,免军分区副司令员职务。同年7月,免济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职务。1973年9月,任德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75年12月,山东省军区党委认为,对1970年1月张毓华被免职和后来进行审查都是错误的。1976年8月,离职休养。正师职待遇。1981年6月在泰安逝世,享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