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祖歧,别名仁山,191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白龙区丁格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过两年书。1926年到县城一家铜器店做学徒,两年后转到银器店学银匠。其伯父姜延寿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对他影响较大,曾帮助伯父在县城散发传单。1937年初,时局混乱,他回家乡做小生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情报委员。1938年3月,在掖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天福山起义后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当战士。同年9月,加人中国共产党。这时,三军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他任六十一团三营七连战士。不久,参加平(度)北反击赵保原战斗。年底,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九旅六十一团,参加洪山口战斗。1939年2月,六十一团至临费边开辟新区,编入山东纵队二支队,他先后任班长、副排长。6月,日伪军对鲁中沂蒙山区大“扫荡”1个月,六十一团先在沙地阻击,后向费(县)北出击。1940年初,部队第三次打葛沟,二排长畏缩,一夜未攻下,他奉命指挥一、二排,率突击班攻进敌据点,受表彰,升任排长。年底,二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二旅四团。1942年7月,任四团九连副连长。1943年3月,实行一元化领导,撤销旅,四团为主力团隶属鲁中军区。9月,升任连长,参加第二次讨吴(化文)战役。1944年3月,参加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8月,攻沂水。1945年1月,调任四团参谋处见习教育参谋。3月,参加解放蒙阴。6月,参加讨厉(文礼)战斗。7月,参加临(沂)费(县)边战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四团编人山东军区第四师为十团,他随部队参加大反攻。年底,任十团一营副营长。1946年6月,参加打周村、埠村。11月,解放安丘后南下。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十团配属九师攻峄县城,他率一营担任主攻,受重伤,右眼失明,右耳失聪,后评为三等甲级伤残。战后,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二师六十四团一营。10月,升任六十四团参谋处参谋长。1948年3月,洛阳战役中,八纵攻占偃师,担任战役阻援任务。6月,参加开封、睢杞战役,八纵队主攻开封,后在杞县一带打援。9月,济南战役中,八纵在鲁西担任打援,战后他任六十四团副团长。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部队参加围歼黄百韬(七)兵团,担任主攻。22日,攻占碾庄圩。战役第二阶段,部队先在徐州以南津浦路打阻击,后参加追击徐州逃敌。战役第三阶段,部队担任围困陈官庄杜聿明集团一线部队。最后参加南集团总攻。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二二六团。渡江前,他调任三十四军-O-师三0二团副团长。部队过江后担任镇江守备任务,清剿溃散敌人。7月,升任团长。 1950年1月,他任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五团团长。5月,参加解放福建东山岛战斗。12月,调任八十二师司令部副参谋长。1951年1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高级系(一期)学习。1952年2月,升任八十二师副师长,曾被派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学习。1954年7月,任华东军区水兵师副师长。12月,部队改编为华东海军陆战师任副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7月,任武昌海军第一学校校长、校党委副书记。1957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4月,任海军长山列岛要塞区副司令员、要塞区党委常委。1960年12月离职。1962年2月,被任命为连云港守备十八师师长、师党委副书记。1964年3月,晋大校军衔。 1965年4月,调任济宁军分区司令员。8月,在军分区一届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军分区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12月,任中共济宁地委常委。到任后,就率领军分区机关、部队、公安大队进行长途拉练,在当地民兵配合下进行反空降演习。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地、县党政机关被冲击,他逐个县做工作,动员人民武装干部,发动民兵搞好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1967年2月,济宁“造反派”夺权,他一方面派干部、战士保护地方领导干部、制止武斗,同时做两大派群众工作,尽量稳定形势,维持治安。1969年8月,任济宁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10月任地革委副主任。1970年5月,任地区“三支两军”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济宁地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工作,为稳定形势,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做出贡献。 1970年5月,调任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5年7月,离职休养。1977年12月,当选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5年1月22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2岁。他生前遗嘱: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不通知亲友,将骨灰撒人黄河、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