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玉,1921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万年乡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庭贫穷,仅读了3年书即辍学。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日军侵占河北省元氏县,所到之处,烧杀奸掳,无恶不作。日军的残酷暴行,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仇恨的种子。1938年2月,他抱着“打鬼子、保家乡”的理想,报名参了军,成为太行边纵独立二大队(后改编为太行二军分区三十团)一名八路军战士。那时他虽只有“三八步枪”一样高的个头,但机灵肯干,扎实好学,而且作战勇敢,深受首长和战友们的喜爱。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严格履行着自己的誓言:“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身。”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历任太行二军分区三十团卫生班长、通信班长,二十八团一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先后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太行根据地反扫荡,元氏县黑水河战斗,山西省和顺县寒王镇伏击战,豫西禹县神垢镇阻击战等大小战斗百余次。 1945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转移到河南省桐柏山一带,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一纵三旅七团,他任九连指导员,先后参加了解放河南省息县,中原军区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等战斗。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战斗的间隙,抓紧时间读书学习,积累了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1947年6月他被推荐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为以后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9月,他从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晋冀鲁豫军区炮兵第一旅二团三营任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太原西山防御战,解放太原等战斗。太原解放后,他所在的团改编为华北十八兵团炮十团,他任三营教导员。1949年春太原战役后,进军西北参加了陕西省的扶眉战役,解放大西南迸军四川的秦岭战役,后奔赴川西剿匪,部队进驻成都。 1951年6月随部队奔赴朝鲜,他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炮十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在秋川里、开城、三八线一带转战,参加了著名的粉碎美军秋季攻势的防御战。1953年11月回国,任北京军区炮十四师十团政委,后任济南军区炮八师十一团政委、炮十二师十五团政委、炮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等职。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时任济南军区炮十二师副政委的他,于1966年底奉命到济宁地区兖州县支左。他一方面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积极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广泛联系群众,化解各派矛盾。 1967年底,组织上派他到济宁支左。1968年4月至1971年6月,先后任济宁地革委主任、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在这期间,他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兖州支左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以教育说服群众,消除派性,搞好团结,组织联合,稳定形势,解放干部,发展生产的工作路子,工作卓有成效,被人称为“八级泥瓦匠”。正是他这个会和稀泥的“八级泥瓦匠”,在那特定的形势下,以灵活的工作思路,巧妙的工作方法,保护了一大批干部。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革委第一副主任杨得志1970年5月到济宁视察工作时,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当选为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党的九大会议。 1978年,他离职休养。离休后两次出任干休所党委委员、管委会主任,为干休所建设献计献策,支持关心干休所建设,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1998年被济南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