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945年2月) 原名戴连英,曾用名戴豪廷,临邑县营子乡黄家庄人。幼年丧父,同母亲相依为命,事母以孝,颇受乡邻称赞。得伯父赞助,11岁入私塾读书,17岁高等小学毕业。 1936年秋,到临邑县国民政府谋事,官场的政治腐败,难扬其志。翌年弃职,入临邑师范讲习所读书。在进步教师、学生的帮助下,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和进步刊物,开阔了视野,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曾与同学一道罢课游行。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8年7月,赴乐陵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军政干校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乡即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任陵县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8月,任四区区长。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战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处理和解决一些重大复杂的问题。率区队武装机智勇敢地开展对敌斗争,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起民众团结抗日,进行破路、割线等群众性的抗日活动。在区根据地内开展减租减息,改善贫雇农生活。还经常带区武装深入虎穴,镇压了一批汉奸通敌败类。曾先后于1941年春、1942年夏处决了小魏家村的汉奸魏信、大周家村的汉奸周凤祥,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2年11月,调任临北办事处主任兼临北大队大队长。他不畏强敌,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超人的胆识,坚持临北抗日武装斗争,以游击战、麻雀战灵活巧妙地打击敌人。在不断粉碎日、伪的“扫荡”和“治安强化”的同时,还主动寻机歼敌,在临、商公路上多次伏击敌人,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漂亮仗。1943年逢大旱,民众饥寒交迫。他奉命率部队到齐河、济阳抢运救灾粮,多是夜间穿过日伪军封锁线,曾多次击溃尾追、堵截之敌。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致使拇指失灵。在一个月内,护送30余辆大车,运粮达百余万斤。1943年8月,临北办事处所辖地区划归陵县六、七区,遂重回陵县,任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兼县大队副大队长。 1944年8月,商、惠、济三边县成立,任三边县大队副大队长。1945年2月2日,日寇500余人出扰李毛庄。他由史家庙村闻讯,率部出击。因敌援兵倍至,县大队伤亡重大,他负重伤落入敌手,被关押在高明吾村。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一身正气,威武不屈。2月21日从容就义,时年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