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义1914年 生于口子镇陈驾埠村。 1939年7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任文登县委 文书,东海地委组织干 事,昆嵛县套河区区委 书记,威海县委组织部 副部长,威海市委组织科科长、市委委员, 支前民夫团政委,东海地委秘书主任,威海 市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文登地委统战 部副部长、部长,地委秘书长,专署副专员; 1954年后,历任鸡西矿务局滴道矿副矿 长、矿长,鸡西矿务局副局长,双鸭山矿务 局局长、双鸭山市市长、市委书记等职; 1972年10月病逝。“文化大革命”中受迫 害,1979年6月平反昭雪。 王熙义(1915-1972)王熙义,山东省人,1915年生。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省文登县文书,东海地委组织干事,昆嵛县套河区委书记,威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威海市委组织科长,支前民夫团政委,东海地委秘书主任,威海市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文登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地委秘书长、专署副专员。1954年调黑龙江省鸡西市,先后任鸡西矿务局滴道矿副矿长、矿长、鸡西矿务局副局长;1958年到双鸭山工作,先后任矿务局局长、双鸭山市长、市委书记处书记、双鸭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矿务局党委副书记。1972年10月8日,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王熙义到双鸭山工作后,他忠于职守,率先垂范,孜孜不倦地工作,对双鸭山煤矿的发展和双鸭山市的建设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他任矿务局长时,正是“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期。当时煤矿采掘失调十分严重,他一不回避问题,二不惧怕困难,坚定地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方针,深入到井下摸清采掘失调的具体情况,果断作出了调整计划,经过全局的上下努力,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使采掘关系基本平衡,为煤炭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熙义在多年的工作中,有一条正确的用人方针。他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特别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重视和尊重,经常给工程技术人员出题目、交任务,让他们到生产一线去探索攻克技术难关的办法。1962年,为了搞好岭东矿一井的调整,他指派地测部门的工程师到实地搞调查研究,并对提出的调整方案充分肯定,认真组织实施。他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从各个方面保护和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多次强调劳动定额要定得合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对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必要的奖励。他对职工健康十分关心,经常到各矿去检查生活福利情况,强调一定要让职工吃好、睡好、休息好,精神百倍地去工作。为使井下工人免受岩尘的危害,当湿式凿岩经验在国内刚刚出现的时候,就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试验,取得了成功,使岩石场子的粉尘浓度由每立方米50毫克降到3毫克以下,有效地降低了井下工人的矽肺发病率。 1961年后,矿务局连年亏损,王熙义感到,煤矿在采掘关系调整以后,加强经营管理,减少企业亏损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大事,一定要把亏损的帽子摘掉。他亲自带领人员到兄弟矿务局学习经验,结合本局的具体情况,狠抓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他向全局提出,要以毫米精神搞全局的质量标准化,规定局机关干部要定期深入井下检查各项工程和设备质量,并形成制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坑木消耗,在采煤场子逐渐推广金属支柱,并在较短时间里,使金属支柱的使用率达600/以上,节约坑木总量在全国58个矿务局中居第二位。经过全局的几年奋斗,终于在1967年摘掉了亏损帽子。 王熙义不仅在工作中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各方面不同意见,而且在生活中处处关心职工群众,在调资和分配住宅时,他总是强调要优先照顾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他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虽然自己患有心脏病,但仍然坚持深入井下劳动,和广大矿工打成一片,密切干群关系,为双鸭山煤炭事业的发展和双鸭山市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