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明同志简介:

孙子明1921年10月生,青州市普通镇鲁家车马村人。1944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攻打沂水、蒙阴、唐B郡、南麻、临胸、盂良崮的战斗以及淮海战役等。在部队期间,历任战士、班长、文书、指导员、宣传干事、协理员等。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58年由浙江军区转业到济南钢铁总厂明水铝土矿任党委书记。现为济南钢铁总厂明水铝土矿离休干部。 孙子明男,汉族.1921年 10月出生,山东省青州市人, 1944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曾 任济南钢铁总厂明水铝土矿党委 书记。 主要业绩:在部队期间,历任 战士、班长、文书、指导员、宣传干 事、宣教股股长、协理员、副政委等职,三等甲级残 废。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58年由浙江军区转 业到济南钢铁总厂明水铝土矿任党委书记。经受过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考验,参加多次战斗,两次负 伤。抗战时期,参加沂水城战役,经过两夜一天的激 战,全歼守城日寇近百人和一个特务大队、一个汉奸 团,他们连担任主攻,第一夜即攻破了日寇第一道防 线,敌人施放毒瓦斯,他们一个突击排,30多名战士 第一次品尝毒瓦斯的滋味(当时没有防毒面具),多 亏后续部队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这次战斗缴获日 式重机枪一挺,歪把机枪两挺,三八大盖30余支(他 缴获一支),立二等功一次。(这是山东省第一次解放 日寇占领县城)。日寇不甘心沂水城的惨败,调安丘、 莒县之敌,进行报复扫荡,他们也进入了反扫荡,在 沂水县,戈庄、草沟,一带,经过夜间突袭,歼灭日寇 草野清一个大队,汉奸陈三刊一个团,缴获日寇四匹 马牵引野战炮一门。敌人的轻重机枪、步枪全部收 下,山东军区召开了庆功大会。所缴轻、重武器摆放 于会场,壮了军威,士气大振。还参加过解放蒙阴县 城,诸满、唐吾、高崖等对曰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 加莱芜战役(消灭李仙洲部)、鲁南战役(消灭蒋介石 一个快速纵队,所有坦克车、汽车全部缴获),参加南 麻、临朐、孟良崮战斗,歼灭老蒋王牌七十四师。在 姜家村战斗中负伤致残,不能归队,留野战医院工 作。1948年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时任华东野 战军十五医院一中队指导员,淮海战役未打响以前, 华东卫生部从胶东招收一批女兵入伍,分配到华野 十五医院一百名女同志,成立卫校,调他去任指导 员,带领本院军医、护士长、护士十六名,担任班长、 排长和教员(都是女同志),另有司务长、通讯员各一 名、一个炊事班(都是男同志)。卫校刚组建就绪,淮 海战役就打响了,十五院和新建的卫校也投入了战 斗(住瓦窑铺),任务是抢救碾庄炮车战场上下来的 伤员,轻者收容治疗,重者转送十五院。一个新建单 位,且只有三十多位老同志和新参军的学员,却收治 了700多名轻伤员,直至淮海战役结束,到徐州后, 才正式投入教学(立二等功一次)。不久调十五院政 治处先后任干事、宣教股股长,渡江战役后,调浙江 杭州陆军医院外科任协理员.1956年任副政委. 1958年10月转业到山东。以上是15年军队生活的 大体情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令迈步从头越”,引 用毛主席这两句诗词形容军转干部初到地方是很贴 切的,转业到地方是个人一生中最大转折。过去所 熟悉的工作基本用不上了,新的工作不懂,要当小学 生,一切从头开始。1958年转业要他到浙江大学,由 于不太习惯江南生活,要求回原籍山东工作,1958 年10月,浙江军区干部部介绍回山东,因档案已转 浙江大学一时未到,在招待所无事可做,省委组织部 介绍让先到济南市委帮助工作,济南市委为适应大 办钢铁需要,决定在章丘县(市属县)新建一个年产 50万吨的耐火木料厂,干部从市级机关和各企业抽 调。1958年11月,被调入该厂,到场地一看,荒山野 坡一片,哪有工厂的影子,大失所望,先头到达的干 部工人住在附近农村,在马棚山前临时用帐篷搭了 个伙房,露天食堂,暂借明水化肥厂一排宿舍作为办 公和部分干部睡觉的地方,在马棚山前262亩荒山 野坡摆开了建厂的战场。在建厂方针上,本着先生 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的原则,他们自己动手,开 山运石、烧石灰、打土坯、建厂房,为使住农村的工人 回厂住,便于管理,依马棚山的地形,砌了许多窝棚, 一个能睡30多人,遇到下雨,天上大下,棚内小下, 天上不下,棚内还下,吃的是高梁窝头、青菜萝卜汤, 每天还要干八九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条件十分艰 苦,从荷泽地区招收的新工人有的因受不了这个苦, 偷偷跑回原籍。为教育工人战天斗地,他用在部队 “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来教育职 工,给他们讲战斗故事,宣扬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的革命精神,鼓舞工人们的革命士气,与工人同吃 同住同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了新的感情。一 年内先后建成机修车间、粉碎车间、成型车间、烧成 车间、伙房一个、办公室两排、20吨方窑一座、60吨 圆窑一座,没有压砖机用手工成型,土法上马,他们 自己开矿、自己煅烧,扁担抬筐人海战术,截止1961 年底,生产耐火砖29万吨,上交利润60.3万元。由 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到处设厂,摊子过大,人力、财 力造成极大的浪费,1960年后,被迫进行企业调整, 将原明水济铁三厂、陶瓷厂、章丘县粘土矿撤消并入 济南耐火材料厂,职工增加到2974人,厂地面积 1387亩,济南耐火厂更名为明水粘土矿。1962年大 批工人下放,所剩不到1000人,主要任务转为采矿 煅烧硬质粘土,经山东省冶金厅批准,1965年增建 浅井矿一处(地下开采),投资570万元,工期三年, 两年半建成,实际支出540万元,为国家节省资金 30万元,易名为山东明水粘土矿,成为东西两个矿 区(东矿区王白庄矿区露天开采,后改为地下开采), 年产生矿石20万吨,熟矿石12万吨。为充分利用 5mm以下的筛下料(年约40万吨),又建一个年产 5000吨的小型耐火材料厂,搞多种经营,明水粘土 矿更名为明水铝土矿。“文革”期间挨批挨斗,但没 有停过产,年年完成国家任务。一生廉洁奉公,没犯 过错误,没拿过一分钱的奖金,没多吃多占,没辜负 部队首长和党的培养教育,自认为是个合格的共产 党员,厂名虽几次变动,但一直在本单位工作,担任 党委书记没有变动,后经省冶金厅批准,划归济南钢 铁总厂,现为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耐火材料厂。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孙子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