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农(1902~1940),名诗幽,字训农,又名王诗彬,1902年生,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人。家有土地千亩。其祖父是廪生,父亲王家相,父亲保定军校毕业后在察哈督统府任军政科长,讨袁运动中任华北五省讨袁总部秘书长。早年在家读私塾,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20岁时,考入北平朝阳大学。其间,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之中。毕业后,到天津供职,先在新亚小学任教导主任,后到中山中学任校长,从教十年有余。在津期间, 他思想活跃,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九• 一八”事变后,踊跃加入以京津学生为主组成的南下抗日请愿队伍,赴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请愿。1936年,报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时,与在天津做事的滕县桑村(现属山亭区)人李右须来往密切,交情至深。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天津吃紧。王训农先将其眷属打发回山东老家, 继而自己也绕道返回故里——滕县土城村。 同年11月,与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的二旅旅长董尧卿发生了联系。二人一见如故,亲同手足。冬,孔昭同师长率部来到土城,师部驻王兵训农宅院。他有幸结识了抗日老将孔昭同师 长,并且过从甚密,常与其商讨开展敌后抗日事宜。 1938年初,中共滕县地方党组织在东部山区创办了“善崮抗日农民训练班”。3月17日,滕县城失守后,在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的支持下,滕县在善崮训练班的基础上拉起了抗日武装——人民抗日义勇队。王训农受郭子化的指示,去做从天津回到老家桑村的旧友李右须的统战工作,通过做工作,李右须除自身成立自卫团抗日保家之外,还积极捐款捐物,支援人民抗日武装。在此期间,郭子化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其有机会与鲁南著名民主人士彭畏三在一起活动,影响和说服董尧卿旅长,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同年8月,形势恶化,义勇总队向抱犊崮山区转移。王训农受命到义勇队总队队部作秘书工作。10月,上调山东纵队参谋处工作,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副秘书长、教育科科长等职,他任职期间,闻知日寇在邹县某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惨案时,义奋填膺,遂奋笔疾书,以省委名义起草了一份《告 全国同胞书》,发表在《大众日报》上,号召人们团结抗曰。1939年6月,因脚残再度回到乡里,在地方上从事抗日活动。不久,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恒及东进支队到达鲁南。8月,一一五师奉命开赴鲁南地区,所属六八六团进抵滕峄边区一带,配合地方武装拔除日伪据点,并抽调大批干部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此时的王训农,见到主力部队,兴奋异常,不 顾自己的腿病脚残,常奔波于滕县东部山区 徐庄和东、西良子口一带,开展统战工作,参 与政权建设,不分昼夜地为部队搜集情报,募捐柴粮。抗日战争时期,115师政委罗荣恒率部在鲁南抗战时,同战友谈论鲁南抗日英雄时常评价说:“ ‘滕县名流’有两位,一是王训农, 二是彭畏三。”这位被罗荣恒当年尊称为“滕 县名流”之一的王训农,不仅学富五车、知识 渊博,鲁南闻名,而且精忠报国,弃笔从戎,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洪流,建立了不 可磨灭的功勋,更为鲁南人民所称道。就在抗日斗争蒸蒸日上之时,根据地发生“肃托错案”,1940年4月,王训农不幸在岸堤被错杀。1985年1月,山东省委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