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明同志简介:

夏志明男,汉族,1929年7 月出生,江苏丹徒人,1945年1月 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2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金山县科 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副处 级待遇。 主要业绩:参军后,分配到苏 浙军区一分区医疗所做医疗护理伤病员的工作。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随部队北撤淮安,改为华 中第一后方医院二队,继续做伤病员医疗护理工 作。1946年2月由二队选送至华中医务职业学校学 习,8月由于解放战争开始,部队工作战斗紧张,伤 员较多,救治任务繁重,学校将他们原部队工作过 的同志,抽调至重伤医院,参与救治护理重伤员的 工作,10月又抽至前线部队,分配到一师一旅一团 一营,任见习医务员,参加涟水战役及盐南追击战, 12月又调至特务营参加鲁南和莱芜战役。1947年2 月部队在张店地区休整,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较 好,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期6个月。部队休 整结束后,调至机炮连,南下鲁中南地区作战。孟良 崮战役后,他即提前被转为正式党员,并荣立三等 功,以后又在打费县、邹县、鲁南阻击、牵制敌人、掩 护主力部队西进的行动中,又一次荣立三等功。1947 年底部队西渡黄河到达河南濮阳地区,归建四纵, 参加新式整编运动。后部队南渡黄河,进军中原地 区,参加豫东战役,负轻伤,随后继续参加淮海、渡 江、上海战役。1949年秋冬调离连队到军卫生部办 的医务干部轮训队学习.1950年8月结业回原团卫 生队工作。1951年调至团部医务室任军医。1952年 8月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由于他身体有伤,留守军卫 生部昆山医疗所工作。1953年夏转至江苏军区泰州 文化干校学习、工作。1954年底干校学员工作人员 集体转业至各地方工作,被分配至松江专员公署卫 生科任科员。1958年署撤消调至松江县卫生科任科 长。1960年初又调松江县泗联公社任副社长。1963 年底又调至松江县浦南医院任院长。1972年调至金 山县人民医院任革委会召集人。1978年筹组县结核 病防治院。1979年调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副主 任,直至1986年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回顾参加革 命以来的工作历程,在部队十年,主要是为革命战 争服务,救死扶伤,保护战士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 转到地方以后,转入新的工作环境,每到一个单位, 都要重新学习,熟悉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细微 地调查研究,依靠并发动职工群众,打开工作的新 局面。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处处事事做 出榜样,而且要正直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工 作上有强烈的使命感,认真负责,不怕风险,不怕挫 折,勇于面对困难,积极主动求得上级领导和群众 的支持,把工作逐步推向前进。特别是面对一些老 大难单位,他更是如此,比如他调任的浦南医院,该 院于1958年以县医院为基础,抽调其它医疗单位部 分人员组成,仅有40张床位,要解决浦南地区8个 乡、镇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由于该院距离县城较 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较差,管理混乱,致使医院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职工情绪不稳定,大中专医 学毕业生分配来院工作不安心,为此县里先后曾调 二、三任行政领导来,都因工作困难,难以打开局面 而离去。他去以后,不仅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 而且想方设法,逐步改善医疗条件,一方面争取县 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开展节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建造新的病房大楼。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医 院受到冲击,群众组织派别滋生,工作又增加了新 的难度,尽管如此,他仍努力坚持工作,正确对待各 群众派别组织,减少对立,做好思想工作,以维持医 院的日常医疗工作,不使病人的治疗受到影响,同 时积极和建筑单位领导协商,使建设病房大楼不至 于中断。到1968年底,两幢2000余平方米的大楼完 工,拥有180个床位的新医院启用,较大地改善了医 院面貌和条件。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 经受部队战斗锻炼,懂得了一条道理,只要坚持共 产主义理想,坚定政治信念,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 不谋私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克尽职守,艰苦奋斗, 创新工作,就能为党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夏志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