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俊生男,汉族,1927年10 月出生,江苏泰兴人,1945年7月 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秘书处长。 主要业绩:1944年9月在中 学学习时加入我党领导下的青年 解放团,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 作,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如西) 中学毕业后,在老师、共产党员李向的指引下,到苏 中行署如西县政府财经局任工作队队员。抗日战争 胜利后不久,即转入苏中军区苏中公学(原抗大九分 校)六中队学习(校长夏征农)。1946年春,因华中军 区准备筹建一支水上机械化运输队,被调往华中军 区机关驻地淮阴集训。后因该计划撤销,被分配到 华中雪枫大学(兼校长粟裕)学习(二大队六中队)。这 所学校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四 师原师长彭雪枫而建立的。同年9月,经叶士安、黄 兴岗二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雪枫大学 向山东转移。10月,雪枫大学在鲁南与山东军大合 并,成立华东军政大学(兼校长张云逸),在二大队三 中队学习。12月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野战军管训 处任政治干事(处长为杨西光)。管训处的任务是负 责集训被解放的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当时,对他们称 学员或同学,下同)。在此期间,先后集训了鲁南、莱 芜、孟良崮等战役中被解放的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和 原郝鹏举部的军官。1947年秋,为了配合华东野战 军内外线兵团的作战,管训处撤销,组成干部队(任 区队长),从滨海地区转移到渤海地区,准备转道去 鲁西南,随外线兵团作战。1948年春,为了适应新的 形势,成立了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总团(总团长为 国民党辛亥革命元老季方),被分配到总团所属的前 方分团(后改为直属分团)六中队(后调一中队)任副 指导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期间,先后 集训了潍县、兖州、济南、淮海等战役中被解放的国 民党军队的军官,其中有国民党第二绥区中将司 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等人。由于形势发展飞 快,对解放军官的管理也实行了“短训快放”。这一 点,从老学员欢迎新学员时他们自己写的对联中, 也得到了印证:上联为“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 下联为“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为“你也来 了”。解放战争时期,还在党内先后担任过支部委 员、支部书记、大队党委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学员逐步减少,华东军区所属战俘训练机 构合并,成立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先后驻江 苏苏州、山东禹城)。1950年春,从一中队调任团宣 传干事。任职期间先后荣立二次三等功。1953年在 第三政治干部学校理论训练班(南京)担任学习小 组长时,荣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迎来了人生中的 一大喜事,与同在一个团工作的陈月麟结为夫妻。 年底,解训团整编,政治处改为协理员办公室,任协 理员。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被 授予大尉军衔、解放奖章。这一时期,在党内担任过 支部书记、团党委委员和团监察委员会委员。1957 年春,解训团撤销(所管理的人员移交地方管理)后, 进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学习。同年8月,从地方党 校回到部队,被分配到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任政治 协理员。此后,先后任炮兵通信营政委、炮兵政治部 副处长、处长。1962年晋升为少校军衔。1980年提升 为14级。1968年6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 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接见济南地区军队团以上干 部)。1970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总理作的 形势报告。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先后到三线兵工厂 和地方院校参加三支两军工作,担任过兵工厂军代 表小组组长和山东省五七艺校党委书记、革委会主 任。1982年离休,享受师职待遇,并荣获功勋荣誉奖 章。1986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 借调,参加编写《中共山东省组织史资料》,直至 1992年。在此期间,担任副主编,直接参加了《中共 山东省组织史资料》和《中共山东省组织史发展概 要》的编写工作。这两本书被评为第七次山东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还为《中共组织史资料》 (山东卷)编写了40多万字的初稿,荣获中共组织史 资料中央编纂领导小组颁发的荣誉证书。1992年至 2004年,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党员 干部之友》杂志的编校工作。负责过“文官武将”、 “史海回眸”、“编读往来”等栏目的编辑工作和刊物 的校对工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领导和同志们的肯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