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深林 (1903 - 1978) 王深林,原名王牲琳,190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一 个官宦家庭,幼时全家随他告老还乡的父亲迁回老家诸 城市相州镇相州三村。王深林早年就读于相州高等小 学,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诸城在外地的许多 爱国学生和进步人士,纷纷回到家乡参加活动,积极开 展反帝爱国和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鼓动工作。期间王深 林、王翔千、王志坚等从济南回到家乡相州,以学校为 基地,召开师生座谈会,分析国内外形势,介绍城市各 界运动开展情况,在他们的影响、动员下,广大师生利 用集会、游行、演讲、说唱等形式,在本地或到附近集 市村庄进行宣传,并发起成立国货维持会,大力宣传抵 制日货,禁止土特产品外运等,使相州一带成为“五 四”时期全县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期间,他还在济南参 加了反帝、反封建的一系列爱国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 里,他曾因此几度被军警殴打、逮捕、伤害。 1920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发起成 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 传新思想、新文化,为山东党组织的创建做准备,不久 王深林加入这一进步组织。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 铭、王翔千等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时 成立“劳动周刊社”,出版《劳动周刊》,宣传“提高劳 动者的地位,改善劳动者的生活”。会员发展到五六十 人,王深林是其中之一。 王深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土木工 程。1924年,孙中山先生和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实行三大政策,期间,王深林加入国民党。不久,学校 当局借口他咯血、缺课太多,强迫退学。1925年初, 王深林病愈后返回济南,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任秘书, 同时给一些进步分子办的刊物写文章。经中共山东党组 织推荐、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介绍,同年11月初,王深 林同王辩、王茂坚、王哲等10余名山东籍学员,秘密 登上一艘苏联货轮,从上海出发,经日本海到海参崴, 乘火车到达莫斯科,进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主 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同行的还有前去参加 国际会议的蔡和森夫妇、李立三夫妇及其它省学员沈泽 民夫妇、王稼祥等。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党和人民为 纪念孙中山和为中国培养革命干部而创建的,王深林等 人是中国派往这个学校的第2期学员。1927年仲夏,王 深林回国,当时,国内反动势力高涨,国共分裂。翌 年,王深林追随王乐平参加了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内部 “改组派”的秘密活动,名义上担任国民党青岛市党务 特派员。1930年,王乐平遇刺后,王深林也被国民党 开除党籍,后去北平。 1931年春,王深林由北平转道益都到青岛,不久 被国民党逮捕,坐了三个月的监狱,后经丁惟汾保释出 狱。出狱后,他秘密到上海、广东继续参加反蒋活动。 后来,“改组派”向蒋介石政府妥协,他即摆脱了“改 组派”的活动,托友人介绍到铁道部,在职工教育委员 会和编译室搞编译工作。由于惧怕王深林再从事反蒋活 动,1933年夏,国民党迫使他离开中国,名义为公派 到柏林德国铁路公司实习。到德国后,他一方面在铁道 公司实习,一方面到柏林大学攻读。不久,他恢复政治 和社会活动,参加了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运动。1934年 “一·二八”事变纪念日,在中共旅德支部的推动下,王 深林与一些进步同学组织了“旅德华侨抗日救国会”, 并被推荐负责对外联络和编辑油印工作。同年秋,因中 国驻德大使程天放、武官冯提揭发,德国铁道公司停止 了王深林的实习,国内铁道部也撤了他的职。当时驻德 大使馆还要求柏林当局把他押解回国,因为其行为未触 犯德国法律,反动派未能遂愿。此后,他继续留在柏林 大学和科隆大学研究经济地理学,并更多的从事华侨的 抗日救国运动和帮助华侨提高文化水平的工作。 1937年夏,王深林从柏林大学毕业回国,应广西 留德同学的邀请,去广西大学经济系任教授。抗日战争 爆发后,他毅然投身到抗日前线,在桂系将领李宗仁的 要求下,9月底到徐州,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议、 李宗仁随从秘书等职,其间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同年,征得李宗仁和广西部分将领同意,王深林创办了 潢川抗敌青年军团,并担任该团的抗日宣传委员会副主 任兼代政治总教官,此间,他曾介绍多位有志青年奔赴 延安,投奔八路军参加抗日。因王深林与朱德总司令相 识,所以李宗仁需要与中国共产党联络时,就派他与朱 德总司令会晤,期间朱总司令曾为王深林题词留念。 1938年秋,王深林在湖北麻城被敌机炸伤,治愈后, 调桂林任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秘书、代主任和西南行营 参议,负责领导几个文工团的工作,敌占区的许多著名 艺术家,都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开展过抗日宣传工作。 后来,李宗仁等与蒋介石勾结日益明显,桂林政治气氛 日益恶化。1940年春,王深林借口治脑病,离开桂林 赴重庆,由丁惟汾介绍到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任专门委 员,后又被推荐到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任专 员。1942年,王深林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农工民主党前身)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主同盟前 身),担任组织和联系工作。“中华论坛”发刊时,担任 该刊专任编辑。1943年,王深林的活动逐渐公开,被 迫辞去中央研究院的职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深林在重庆冒着生命危险,参 加了文化界人士反内战的签名活动,这批文化名人的签 名资料一直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随后,他去 上海,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和中国民主政团 同盟总部的组织部门工作。1947年1月,中华民族解放 行动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并改名为中国农 工民主党,王深林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 组织部长。同年春,各民主党派被蒋介石反动政府宣布 为非法组织后,8月,王深林被派往香港,组织农工民 主党中央驻港办事处,负责推动全国各级组织继续进行 斗争的工作。在中共驻港负责同志的协助下,1949年9 月,他到北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深林被委任为政务院参 事。1949年底,农工民主党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召开, 他当选为中央工作委员会委员(常委)。1950年2月, 应召返回山东工作。同年3月当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 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政 法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在农工民主党第六次全国 干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局委员(常委)兼组织部 部长。1954年,当选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 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冬,在农工民主党第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他是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恩来总理点名指示保护 一批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民主人士,王深林 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他又当 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8月7日,王深林在北 京病逝,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