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昆一 (1901 - 1969) 董昆一,化名董东复、刘志奇,祖籍山东省茌平 县,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北部一个小村的中农 家庭,1915年冬,随全家迁至吉林省和龙县。1937年 12月至1938年2月,董昆一担任中共诸城临时县委副 书记。 1916年春,董昆一进入小学读书,由于勤奋好学, 利用4年时间修完了7年的小学课程。1920年入和龙县 师范讲习所学习,1921年结业后,任和龙县立第二、 三小学教员,1922年人延吉道立地方讲习所学习,同 年10月结业后,历任和龙县公立第七小学校长、县立 一校单级班教员、县立二校高级主任教员、县立第四小 学校长、县教育委员以及县督学、教育会长等职。1931 年兼任珲春县督学,因领导珲春和和龙两县的三八妇女 节运动,被逐回和龙县。 1931年“九~.八”事变后,董昆一参加了中共北 满特委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不久因遭通缉而被迫流亡关 内,到北平华东大学当挂名学生,从事革命工作。1932 年,经国民党铁道部总务司育才科科长周玑璋(中共地 下党员)介绍,董昆一赴河南洛阳潼关任扶轮小学校 长,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并参加中共地下党的组 织活动。1934年8月,经地下党组织安排,调任塘沽扶 轮小学校长,不久,由文斐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9月,创建塘沽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董昆一任书记。 1935年9月,董昆一调离塘沽,赴河北省康庄扶轮小学 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期间,受到国民党特别党部及 其领导下的黄色工会的攻击和迫害,三次离职。1936 年8月,他赴北平东方印书馆做编辑工作,并曾担任北 平市民救国会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年10月上旬,董昆一 与赵志刚、王辩等三人,按照北平党组织安排,到山东 从事抗日工作。他们先经青岛通过“平津学生流亡分 会”负责人邹鲁风与山东党组织接上关系,然后以安置 家属避难为名来到诸城相州镇,住在王翔千(王辩的父 亲)家,得到王翔千的大力资助。为了尽快建立党组 织,加强党对抗日斗争的领导,在王翔千的支持、帮助 下,董昆一与王辩、赵志刚在相州成立“中共诸城临时 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董昆一任支部委员。接着, 领导成立了相州支部,同时,董昆一和赵志刚介绍中共 一大代表王尽美的长子王乃征人党,并安排他回北杏村 组织成立了中共北杏支部;11月,董昆一和赵志刚二 人去济南,通过“平津学生流亡分会”党的负责人刘居 英与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向省委请示工作。此后, 他们根据省委指示,在诸城一带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 日武装,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的活动震 撼了全县,到处传颂着“共产党、八路军回到诸城了”。 1938年前后,济南、青岛相继沦陷,国民党诸城 县政府的官员和当地驻军、地主豪绅早已闻风而逃,诸 城城里一度成为无政府状态的“真空”地带。针对这种 情况,董昆一与赵志刚、王辩等经过认真分析后,决定 移驻城里,加强党对全县抗日斗争的领导。1937年12 月下旬的一天夜里,临时特支在官钧民家中秘密召开会 议。会议由董昆一主持,首先批准通过府前小学的王少 云、郭虹路、宫钧民加人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府前小 学支部,然后由董昆一郑重宣布成立中共诸城临时县 委,他任临时县委副书记,主要负责与上级和各抗日团 体的联络工作。临时县委成立后,董昆一立足本职,广 泛加强与各抗日团体的联络,推动联合抗日,为发展抗 日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1月,日寇侵占高密。此 前高密县地主武装蔡晋康部转移到诸城县城。中共诸城 临时县委决定与蔡部内的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合并,成 立“中共鲁东南工作委员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董 昆一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但临时县委仍保持原组织形式 不变,重点抓全县抗日运动的组织发动。同年2月,由 于遭到蔡部内反动势力的排挤,中共鲁东南工委在董昆 一等人的领导下,决定脱离蔡部,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3月,部队到达徐州后,经地方党组织介 绍,董昆一等约80余人前往连云港参加了由中共特别 党员万毅领导的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三三四 旅六六七团,负责该团党的工作,代政委。同年8月, 董昆一被组织派往武汉东北救亡总会工作。10月,调 西安东总分会工作,任党团书记、联络部负责人、组织 部负责人。1940年12月,调往中条山洛阳中国工业合 作协会工作,同时负责游击队工作,是该地游击队的组 织领导者之一。1942年8月,调太行山工商管理总局工 作,任支部委员、合作科长。1943年1月,调晋冀鲁豫 边区政府建设厅生产科任副科长。 1945年11月,董昆一奉调回东北。同年12月,在 延边政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董昆一当选为副专员。 期间,他积极参与制订延边十大施政方针,开展民政、 文化、教育等项事业,并在肃清延边残匪斗争中,做了 许多工作,为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46 年4月,改任专员,重新组建了以董昆一为首的敌伪逆 产处理委员会,开展敌伪逆产处理,并全面开展反清算 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2月,董昆一调任吉林敦 化专员公署专员。同年11月,调任吉林省民政厅副厅 长,专门从事民政工作。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昆一调 任东北商业部合作指导处副处长,后历任东北区合作总 社业务处长、推销处长、组教处长、总支书记以及全国 供销合作总社东北区办事处副主任。1955年,董昆一 调北京工作,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监事,同 期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期 间,他专门从事供销合作事业,贡献甚多,曾发表许多 论文,并著有《合作讲义》等书,推动了全国合作经济 的发展。.50年代末,不幸身患脑血栓,但仍一直从事 政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残酷迫害。1969 年2月,董昆一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