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琮同志简介:

包琮 江苏省丰县人,生于1919年。1938年 初,参加抗日动员委员会,1939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湖西地委军政干校学员,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胡炳云大队五连文化教员,胡炳云大队政治处教育干事,抗大第五分校(校址盐城)学员,新四军淮海兵站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三师王巷交通站站长,后改为兵站站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后勤部兵站科科长,黑嫩省金矿管理局办事处主任、副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黑龙江省总工会秘书长,省工程公司经理,省建设厅副厅长,505修建委员会主任,牡丹江市市长,中共松花江地委工业部部长、地委副书记,中共绥化地委书记。 1981年9月以后,先后调任黑龙江省建设委员会主任,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第六届委员。 1989年3月离休。 为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名誉会长。包琮又名包爱宗。男,汉 族,1919年出生,江苏省铜山县 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 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 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 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业绩:1938年参加工作, 历任八路军连队文化教员、新四 军兵站政治指导员、科长等职。1947年至1958年任 黑龙江省金矿管理局副局长、省总工会秘书长、省建 设厅副厅长、中共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黑 龙江省航运局党委书记等职。1958年至1981年任 中共松花江地委工业部部长、地委书记处书记、绥化 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地委副书记、书记。1981年任黑 龙江省建设委员会主任,1983年任中共黑龙江省委 统战部部长、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 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在任新四军兵站和交通站指导 员、站长期间,当年苏北解放区的党政军主要领导刘 少奇、陈毅和山东的罗荣桓大都经由他的兵站或交 通站,安全地通过敌占区到达目的地。包琮从事的 秘密的特殊工作,妈需要机智、勇敢又需要细致、周 到,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包琮练文习武,不断提高 本领。1945年他随黄克诚将军来东北,出任黑龙江 省金矿办事处主任,金矿局副局长时,参加恢复和发 展黄金生产。在“支援解放战争,一两黄金一个兵” 的口号鼓舞下,边建政边生产边剿匪,夜以继日的, 呕心沥血的工作,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做出了 贡献。1948年他代表金矿系统出席了由陈云、李立 三主持的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新中国建国后,在 包琮任省建筑系统和地、市委主要负责人时也屡创 佳绩:在完成军委及彭德怀交给的修筑海浪喷气机 机场时,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受到省内外协作 单位的赞扬,省委的表扬,在抓农业上,他坚持在抓 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并坚持农林牧 副渔并举,搞好多种经营。同时在地县市搞各种形式 的脱产承包责任测试点,总结经验,抓住典型,为市 县全面推开承包制奠定基础,在担当省委统战部和 政协副主席期间,他对人民政协的建设工作,对解决 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受到党内外群众的称赞。他离休后,离 休不离党,退下不褪色,依旧关心政治,努力做到余 热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1991年他发起创建了 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并积极撰写文章,弘扬铁军 精神,为黑龙江省的三个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包琮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光荣而又艰苦历 程的老同志。综观包琮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他做 到了不怕苦,不怕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称得上是 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主要思想的拥护者,实践者,是忠于党忠于人民, 忠于社会主义与党中央一贯保持一致的开国将士、 人民公仆,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先后被选为中共黑 龙江省一、二、四、五届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他曾 参加过中央召开的“七干人大会”,聆听了毛泽东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导并合影留念。新时期 的1978年7月邓小平视察黑龙江省有幸被接见并 留下邓小平与他握手的珍贵照片。包琮虽已是耄耋 之年,但壮心不已。仍要为黑龙江奔小康再出把力。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包琮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