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献云同志简介:

文登区侯家镇北鱼池村,1942年参军,1944年负伤走下战场。“都说桥头南台炮楼是‘铁打的南台炮楼’,但是俺们就是把它拿下了!”时隔71年,92岁的侯献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场生死之战。   记者来到文登区侯家镇北鱼池村时,侯献云正坐在炕头倚着窗户看书。1942年参军,1944年负伤走下战场,如今92岁的侯献云身体硬朗。   “刚入伍那年,俺刚18岁,当时日军对胶东半岛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侯献云说,当时文登的葛家、林村,乳山的腾甲庄、黄村都是敌人的据点,侯献云便跟战友一起到处拔据点、打埋伏。   1944年春,侯献云奉命前去端南台据点。“1943年至1944年秋,中共东海地委和东海军分区政治部加紧派员打入日伪军内部发展内线,俺们在南台据点内也有特工。”侯献云说,当时他们去了100多人,在据点特工的帮助下,侯献云潜伏进了据点。   里应外合,战斗打响。“当时据点内有日军20多人,日伪军60多人,东北角有炮楼,交战火力集中在那里。夜间袭击,敌人猝不及防。不多时,敌人机枪炮手就被我军打死了。”侯献云说,敌人死伤好几个,还有部分逃走到桥头据点去了。   “看,当时先是右胳膊中了一枪,一颗子弹从右臂内侧打进去,从外侧穿透出来。”侯献云说,“轻伤不下火线,俺仍然坚持战斗,最后右手腕又中枪了,整条胳膊完全抬不起来,也用不上力,更别提拿枪了。”   记者看到,侯献云的右手手臂明显比左手手臂要细,右臂上部内侧至外侧有伤痕,右手拇指和食指几乎没有知觉,中指一直伸不直,这便是攻打南台据点时留在侯献云身上的印迹。   打退了敌人,准备撤退炸掉碉堡。“当时特工弄了条绳子从炮楼子外墙放了下去,当时俺的右胳膊已经不听使唤了,俺就用左胳膊缠着绳子,一只手把着滑下来了。”侯献云说,在南台据点外,日军修建了宽五六米的壕沟,里面注满了水,战士们就趟着齐腰深的水撤退了。   “战斗结束后,俺被拉到张村镇老百姓家中疗伤,住了好几周。还从身体里取走了7块碎骨头。当时没有麻药,就那样咬着牙把骨头取了出来。”侯献云摸了摸眉心说,眉骨这里有块铁皮,已经长进去了,这也是打南台村时留下的。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时只在伤口处涂了一点消毒水。   在侯献云的鼻梁上还有道明显的疤痕,是1942年时攻打乳山滕甲庄时留下的。“当时一粒子弹嗖的一下就从俺鼻尖上穿过,还没等反应过来,鼻子上的血就流到嘴里了。”侯献云说,这是他上战场后第一次负伤。   “这些伤都没关系,俺还活着,多少战友都牺牲了。”谈起战争,想起倒在敌人枪口下的老战友,侯献云深深叹息。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侯献云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