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伯顺男,汉族,1929年1 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人,1948年 9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曾 任云南省个1日市汽车修理厂党总 支书记。 主要业绩:昆明步兵学校学 习三年毕业。解放前,由于家庭贫 苦从小没有读书机会,跟着父亲 做生意和放羊。家乡解放后,于1948年9月参加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在补训师四团警卫班当战 士。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江南后,再从 江西省出发进军大西南。解放贵阳后,1949年5月 4日于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 治大学,“二野军大的前身为原军政大学”。是刘伯 承任校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刘华清任政治部主 任、张衍任教育长,于1949年5月在南京组建的一 所军政大学。在南京、上海、杭州、南昌、福州招收青 年学生一万多人,带到大西南,建设大西南。1950年 调到二野军大五分校,在四大队队部工作,给大队长 张永平当警卫员。1951年调校部警卫连三排当班 长。1951年跟着校长匡斌在贵州息烽县开展清匪反 霸和组织农会、民兵等工作。1952年军大五分校改 为第十步兵学校,调到步校二大队七中队学习文化 和军事。1952年7月学校又改为第七步兵学校与昆 明步兵学校合并为第三步兵学校。在这里学到1955 年元月,直至毕业。三年连续学习奠定了他的文化、 军事知识基础。1955年毕业分配到十三军三十八师 一一三团钢铁营炮兵连任副连长,这个营是全军战 斗英雄营。第十三集团军三十八师113团第一营在 淮海战役中坚守小张庄防御作战中,毙伤敌军数百 人,俘敌军百余人。收缴敌军各种枪支几百支,最后 被总前委授予“钢铁营”称号。1960年调到三十八师 一一四团一营炮兵连任连长。他1960年元月参加 昆明军区组织援助老挝人民军队的军事训练任务, 担任一个连的军事教官、时间八个月的军事训练任 务,取得良好成绩,受到军区的表彰。1968年任营教 导员。1978年转业到云南省个旧市汽车修理厂任党 总支书记,1986年离休。离休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云南省红河州校史研究 会工作12年,现任常务副理事长。业绩曾入编《二 野军大红河州校史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