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林主治军医。男,汉族, 1933年7月出生,山东省济南市 人,194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 1949年1月参军,1950年2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军区守 备四团卫生队队长。 主要业绩:1948年8月参加 由地方政府组织的支前工作队到 济南前线送粮,任队员。1949年1月山东后备兵团 四营十四连任战士。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第九兵 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卫生队任见习卫生 员。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公安部队 公安十五师四十五团卫生队任卫生员,1952年3月 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公安十五师四十五团卫生队卫 生副班长.1953年10月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公安十 五师四十五团卫生队任助理军医,党内任支部委员。 1955年3月上海警备区守备十五师七十七团一营 卫生所任军医,营部支部书记,1956年5月上海警 备区守备十五师七十七团二营卫生所任卫生所长兼 军医,营部支部书记、营党委委员。1957年2月上海 警备区第九十九医院进修普外科一年。1958年2月 上海警备区长江口要塞区、崇明要塞团、二营卫生所 任卫生所长兼军医、营部支部书记、营党委委员。 1958年4月在解放军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警备 区军医训练班学习二年。1960年4月在上海警备区 第八十五医院进修普外科一年。1961年4月上海警 备区守备十五师七十七团二营卫生所任卫生所长兼 军医,营部支部书记。1961年6月上海警备区守备 一师守备四团卫生队任军医,支部委员。1967年6 月上海警备区守备一师守备四团卫生队任卫生副队 长,支部副书记。1968年6月上海警备区守备一师 守备四团卫生队任卫生队长,党内支部副书记、书 记,后勤处总支委员。1988年6月由上海警备区批 准离休,离休时国家行政16级,技术8级(正团职待 遇),技术职称主治军医。1948年8月参加济南战 役;1949年4月21日参加渡江战役;1949年4月参 加安徽广德战役:1949年5月参加淞沪战役。曾立 四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师通令嘉奖一次。在任卫 生队长时,卫生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49年被 授予渡江胜利纪念章一枚:1955年被授予军医少 尉,后晋升军医中尉军衔;1988年8月被授予解放 战争胜利勋章一枚。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积极参 加战斗,英勇顽强,不怕苦、不怕累,每参加战斗,均 能在枪林弹雨中积极抢救伤员,对伤员进行包扎、止 血、固定等急救,并向后运送伤员,使伤员安全离开 火线。在战斗中,表现积极,勇敢地完成上级交给的 各项战斗任务,因此得到上级嘉奖,并立三等功。 1977年6月14日,他们团特务连弹药库突然发生 爆炸,当时该连24间营房倒塌,当时受伤人员32 名,其中重伤12名(有脑部伤2名,肝、脾伤3名,膀 胱破裂1名,眼伤1名),伤员卫公平一人,全身伤及 五百多处。32名伤员在半小时之内全部送到卫生 队,情况来之突然,他马上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救, 当时就开展六个手术台,对伤员实行外科急救手术, 如当时做二例开颅手术,三例腹部手术,如脾切、肝 修补、膀胱修补术等,还有一例左眼球摘除术。其他 伤员都作了外科急救处理。经过他们对伤员积极抢 救,精心医疗,无一死亡。三个月后伤员全部康复出 院,因卫生队抢救伤员成绩突出,上级机关决定给卫 生队集体立三等功,给他个人通令嘉奖。1969年响 应上级号召,在做好部队防病治病基础上,积极为人 民群众治病,这一年为地方百姓看病二万多人次,得 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军 政、军民关系。团党委决定派他参加由部队支左干 部原卫生队长张俊同志和崇明县卫生局共同组织的 手术医疗队,二十多天,为农民免费手术医疗60多 病入。在崇明县庙镇公社听到卫生院报告说,有一 名60多岁的妇女,腹部内有一个大的肿瘤,因肿瘤 过大,病人已经八年左右时间,不能平卧床睡觉,只 能坐在板凳上、桌子上放上一只竹篮子,趴在竹篮子 上睡觉,病人十分痛苦,为解除病人痛苦,决定为病 人进行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成功,一方面给病人进 行术前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和崇明县中心医院外 科主任到上海市瑞金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 属长征医院,请教有经验的外科教授、妇科教授,他 们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他们为病人的手术切 口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医疗队为病人的手术进 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必要的物资准备,并对医务 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分两个手术组同时进行手术,一 个组他和卫生院副院长陈洪秀,另一个组崇明县中 心医院外科主任赵友仁和卫生院外科陆医师,主刀 医生他和赵友仁主任。手术进行四个半小时,病人 腹腔内肿瘤部分粘连,是个卵巢巨大浮肿,当时做病 理切片检验,结果是卵巢肿瘤恶变,切除肿瘤后,随 即做了子宫全切除手术。手术顺利结束,肿瘤重量 达二十七斤半(市斤)。上海《解放日报》报导了整个 手术过程,崇明县人民反应非常好,这就更进一步增 强了军民关系、军民鱼水情。病人术后生存五年。 1968年开始卫生队自制大输液,除保障部队医疗需 要外,还供应崇明县一些医疗单位使用,后由他提议 成立制药厂,经团党委和团首长(当时团长沈兵政委 申乃请)研究决定,成立制药厂,当时团党委决定给 他们五千元筹建药厂,因资金不足,有些设备是地方 一些单位和海军四一一医院支援他们的,如锅炉、蒸 镏器、高压消毒箱等。药厂开始时除领导班子外,只 有九名部队家属职工,管理生产技术人员都是他们 卫生队派去的药济师、司药。1987年他们团被撤销 建制,制药厂移交给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场时,当时药 厂几乎要倒闭,对外欠债,设备损坏,根本不能生产, 此时富民农场领导再三请他出任药厂厂长(此时他 已经休息,等离休命令),经过认真准备,添制设备, 重新生产,当年还清外债,还有盈利,药厂发展到今 天,已经是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的企业,现在是上海 市有名的大输液制药厂——上海市长富制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