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泉同志简介:

颜景泉男,汉族,1920年10 月13日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 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 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 委顾问兼任县委棉花生产组组 长。 主要业绩:日本侵略军侵占 济南后,弃商参加抗日活动。1938 年1月他舅父马奉莪把他送到滕东善固村中共滕县 县委领导下的战地动员委员会第五期学习班学习。 1938年2月参加了滕西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 在第三中队当兵。1938年5月经颜化平同志介绍参 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8月经颜化平介 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在苏鲁豫区党委湖 边地委党校学习,因湖西肃托学校停办,回滕西县委 工作。1940年6月又调到湖西地委党校学习一个 月。1940年7月留地委机关做会计工作,后调地委 交通科做收发工作。1942年2月调地委党校学习, 两个月后分配到湖西地委巡视团做巡视员工作。 1942年4月调钜南开展工作。地委抽人开展钜南工 作。地委抽秘书长秦和珍同志带队200余人,同时 被抽调。为了打开巨南工作局面,鲁西军区主力九 团、二十一团开进巨南讨伐顽军,把顽军赶出巨南地 区。对会道门通过政治攻势,做分化瓦解工作,对金 乡县城西付庄会道门武装据点采取政治瓦解,争取 群众,对其武装顽固派进行围攻一举消灭。日伪军 铁壁合围拉网扫荡巨南根据地的敌人也被粉碎。巨 南地方的土匪有的被打散,有的被争取过来参加了 抗日。巨南工委抽调工作队分到县区,深入发动群 众,使该根据地得到巩固与扩大。当时他到巨南后 留他在工委机关任交通科科长,做交通工作。巨南 工委组织工作队时被抽调金巨县昌邑区开展工作, 随后分配到昌邑区。1942年6月任组织委员,1944 年1月任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他们昌邑区委 领导开展全面工作,建立区政权,扩大建立区中队武 装,发展民兵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敌人的 抓丁抢粮,发动群众参军参战。1945年10月被提升 金巨县抗联副主任。当时正开展大反攻,按县委指 示,他们把全县带枪民兵组建了民兵营,县委又委任 他为民兵营营长,接受了监视独山镇据点伪军活动 情况的任务,经过三个月监视和围剿,伪军在一个夜 晚被迫偷偷逃跑。全国开展大反攻时,县委发动参 军运动,县委书记黄天明同志带头报名参军,被派往 昌邑区发动开展参军活动,在党员、干部、骨干民兵 动员参军会议上带头报名(原任昌邑区委书记),并 做了工作,当场有30余青年报名参了军。全县新兵 在黄天明和他的带领下,编入了七分区独立二团,他 任团的政治协理员,营房驻济宁市北关。在济宁县 工作情况:1946年1月,他被调到七分区政治部组 织科任干事,当时为了开展济宁市的工作,市委决定 把从地方带头参军的干部调出开展地方工作,黄天 明被派往济宁特区任区委书记。1946年6月被分配 到济宁市第四区联合会工作,任副主任职务。任职 后发动群众,组织市民反奸诉苦,组织恢复发展生 产。1946年农历8月15日驻兖州的国民党吴化文 部队侵占济宁市,被迫撤离济宁市。把济宁市四区 干部民兵带出,后来划归济宁县委领导。又任济宁 县联合会副主任。在县委领导下,插入济宁城南开 展工作。县委为了便于开展对敌斗争,将各区干部 和民兵组成武装工作队,二、三区和干部民兵组成第 二武工队。公安局副局长吴明月任队长,兼任政委, 两个区区长任副队长。在此期间,单身捉住了济宁 城南特务头子党善堂(由地方党员的举报后,怕跑了 来不及叫人),在抓住特务党善堂后,县政府的通讯 员蒋超发觉追上,并和他一起将党善堂捆绑押送到 公安局,经审讯后枪决。此时在大会上受到县委表 扬。因二武工队坚持敌后活动,多次受到口头上表 扬。1947年4月任县委委员,仍兼任二武工队政委。 继续在敌后开展工作。1947年农历2月2日,国民 党吴化文部队偷袭王贵屯,住王贵屯的城区干部、区 中队17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敌人开始包围县委 县政府驻地邰楼村。枪响后他带领通讯班通讯员和 宣传干事小谢冲出村外,他们七、八个占领坟地展开 阻击,迫使敌人没敢渡河南来,敌人用机枪向他们几 个扫射。他们吸引敌人才使县委、县政府人员安全 转移。1947年5月,在嘉祥纸坊东同敌人20余名骑 兵决战。二武工队十二名战士插入济宁城南兴复集 一带活动五、六天,被敌乡长发觉后告密,敌人围剿 二武工队时,地方党员告诉他们,他们连夜转移,跑 了一夜,天将拂晓在嘉祥纸坊东头休息时突然发现 敌人骑兵,20余匹马队向他们打枪,他们十二名勇 士迎头痛击,英勇奋战,打倒了敌人的两匹马后敌人 撤退,他们全队撤离,安全转移。后敌人骑兵在纸坊 村南与一武工队相遇,队长王贵一同志等人全部被 俘,王贵一同志被活埋在金乡县城。由于济宁城南 形式恶化,敌人还乡团占领中心区兴复集村,县委决 定二武工队留在嘉祥仲山一带配合嘉祥县区同志一 起活动。在嘉祥县委统一领导下开展了一手拿枪一 手分田活动,由于工作开展的好,他写了一篇通讯报 道稿,被《冀鲁豫日报》发表。1947年10月7日地委 通报表扬了他,并因他坚持在敌占区活动,对敌斗争 勇敢,决定他担任济宁县民主县政府副县长职务,又 派他出席在石家庄召开的华北区代表大会。接着地 委又选他出席1947年10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召开的 整党会议。1948年1月又参加晋鲁豫区党委召开的 整党会议。1948年春节后,任济宁县民主政府县长 兼任济宁县县大队长,插回济宁城南开展敌后游击 战,插入济宁后打开局面。地委又派往济宁大批干 部,1948年4月至1949年9月,建立五处区政权, 推行政令支援战勤。1948年5月济宁张桥战斗。 1948年6月济宁新挑河战斗。1948年11月淮海战 役打响,济宁县政府奉命组织唐口兵站,负责支前、 转运淮海前线伤员工作,他兼任站长。转运伤员500 余人,负责吃住,伤员换药,淮海战役结束后转运站 撤销。1949年春天,济宁南阳湖窝藏土匪,对其进行 围剿,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将土匪打散,站稳脚,建立 区政权,接着又建立村级政权,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恢复秩序后发展生产。于1949年9月济宁县撤销 干部交嘉祥县,交接完工作离开了嘉祥。1949年9 月至1952年9月任鱼台县委组织部部长。在县委 领导下,积极做好恢复工作。1952年9月调任巨野 县委副书记。在巨野县工作十三年任县委副书记、 书记共七年。1954年7月任县委书记兼县兵役局政 委。1958年菏泽地区刮起“共产风”、“浮夸风”,因他 抵制“浮夸风”,让他停职检查,接受批判,对他进行 了一个月的批斗,巨野县委揭批问题无限上纲,给他 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省委批示撤销县委书记职务。 他背着撤销县委书记的处分二十二年之久。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平反。1955年他被选中出席 山东省党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956年两次出席 省党代会。在出席1956年党代表大会时,伟大领袖 毛主席接见全体代表。1958年7月以后,被停职批 判结束后,让他到龙固公社帮助工作,这期间龙固的 农业生产有很大恢复。后来又让他到谢集公社帮助 党委抓生产,谢集公社当时农业受了损失,经过他和 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谢集的生产很快发展起来。 1960年11月县委分配他到县拖拉机站任站长。县 拖拉机站被评为农业先进单位,他出席山东省政府 召开的先进模范会议,他受到了省里的奖励。1963 年秋,出席了全国农业机械会议,在怀仁堂听取报 告,会议期间谭震林副总理接见了他们全体代表。 1964年8月调巨野县人委任副县长,参加面上“四 清”运动,包田庄公社。1965年3月,菏泽地委决定 派他到郓城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职务。在他带领下, 在随官屯袁庙集一片挖深沟,修台田,打机井,植树 造林搞绿化,使囤水湖变成一片粮田。第二年,随官 屯一个村交售小麦18万斤,从此这里的群众解决了 吃粮问题。在1965年和1966年提出改造沙滩,在 “四清”工作团和县委的支持下两次大规模植树造 林,为缓解灾情,治理风沙做出了贡献。1966年秋出 席全国涝改现场会,中央水利部何济丰副部长带领 参观河北、山东、河南十几个县涝改情况,学习改造 涝洼地的经验,后来为郓城县涝洼地的改造起到很 大作用。1973年3月解放干部时,让他站出来工作, 安排他抓水利,任水利规划办公室主任。在县委搞 出规划后,为了实施规划县委让他到黄堆集乡搞试 点。经过八个月奋战挖深沟引水,打机井,整平土地, 机器配套,从而使黄堆集乡易涝地带面貌得到改变, 后来变成粮仓,搞了大面积小麦丰产方,因此受到了 地委的表扬。也推动了全县水利建设的发展。1974 年2月地委决定他任县革委副主任,1975年5月任 县委常委。1975年6月经省委批准提为县委副书记 兼任县革委主任职务。在重新回到县委领导岗位后, 在县委集体领导下,放手开展工作。经过五年水利 大会战,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使郓城由缺粮县变成 余粮县。棉花生产亩产突破100斤,变成产棉大县。 1980年10月退居二线,任县委顾问兼任县委棉花 生产组长,经过努力工作,发动全县农民种好棉花收 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实现种棉八十万亩。1984 年1月25日地委通知免去县委顾问职务。这时工 农业经济指标完成第一个翻番的任务,使全县农民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1982年、1983年两年各项经济 指标居全区第一位。1985年12月29日,菏泽地委 批准他离休,后经山东省委组织部批准他的工资标 准提到行政十二级,并提升为副厅级待遇。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颜景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