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同志简介:

张玉良 (原名张日新)男,汉族,1928年9月出 生,初中文化,山东省利津县利津镇十里堡村人。1947 年2月入伍,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乌鲁 木齐军区工程兵第一工区后勤部副部长,行政15级, 正团职待遇。 入伍后,历任战士、副班长、文书、文化干事、副政 治指导员、参谋、学员、股长、助理员、科长、副部长等 职。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并被评为“战斗 模范”,获胜利功勋荣誉章1枚。1976年7月退休, 1983年11月改离休,1987年10月入住烟台市芝罘区军休所。 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1946年9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1947年2月莱芜 战役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深刻认识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是新旧社会两重 天,从此他下定决心,跟着党革命到底。 1948年5月,张玉良在华东野战军8纵24师70团2营6连一排任机枪班 副班长。解放河南省会开封后,部队奉命向东北方向转移,当行至陈岗时,遭 到了敌快速纵队一部的狙击,为了打通通道,确保部队向预定地区转移,上级 决定将其消灭。他们排受领主攻任务后,决定其带1挺机枪配属1班担任爆 破和突击任务。战斗在深夜打响,1班在排长的带领下,很快破坏了敌前沿设 置的鹿砦、木桩等障碍。当向敌主阵地发起冲锋时,却遭到敌冲锋枪、手榴弹 的疯狂狙击,突击班伤亡惨重,损失极大。排长牺牲了,1班长负重伤,战士也 伤亡了7、8名。在这几乎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张玉良勇担重任,果断指挥幸 存的2名战士利用地形地物,坚守既得阵地,与敌决一死战。敌见我伤亡大 半,以为可欺,便组织了约两个班的兵力,端着冲锋枪,喊着“抓活的”,向张玉 良他们扑来。在这生死关头,他不顾一切地端起机枪,向敌一阵猛射,瞬间敌 死伤大半,幸存者狼狈地窜回了自己的阵地。刚刚粉碎敌人的反扑,在压子弹 换弹夹之际,敌人又甩过来数枚手榴弹,其中有一枚滚到了他的脚下。在这千 钧一发之际,他立即抓起回敬了敌人,按照他的话说“这叫物归原主”。就这样 在约l小时的激战中打垮了敌人3次反扑,最后只剩下他和1个战士了,由于 他们的顽强战斗,终于守住了突破口,为后续部队加入战斗,直至全部歼灭敌 人,打下了胜利的基础,战后被评为一等功。 1948年仲秋节。河南境内陇海路上有个叫“野鸡岗”的车站,国民党为了 控制交通咽喉,便在车站附近设了1个据点,外有数米深的壕沟,内有数米高 的围墙,并驻有1个连的兵力。这伙敌人时而抓民工,时而抢东西,弄得老百 姓提心吊胆,昼夜不宁。为了除害安民,上级命令2营在中秋之夜消灭这股敌 人,6连攻打北门,连里命张玉良的机枪班担任火力队,负责掩护架桥、爆破。 由于火力集中,射击准确,保障了架桥和连续的爆破。在我军的强力威慑下, 守敌放下武器,开门投降。战后,张玉良荣立二等功。 淮海战役历经60余天,张玉良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一重大战役。在第一阶 段与黄伯韬兵团作战时攻打鲁楼的战斗中,他作战英勇,冲锋在前,受到连首 长的表扬。消灭黄伯韬后,为了阻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杜聿明兵团向南逃 窜,部队奉命立刻向徐州永城地区开进,而且必须在两天内行程250余里,按 时赶到指定地区。张玉良在急行军中两腿肿痛,两脚布满了血泡,在这种情况 下,他还帮助体弱的同志扛枪、背被包,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班没有一个人 掉队。在围困邱、李、孙、杜兵团的数十天中,部队一直食宿在战壕里,冰天雪 地、寒风刺骨,天上有时飘着雪花,吃的多是上了冻的红高粮窝窝。尽管环境 艰苦,但他们始终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在两军相距不足百米的战壕里,除射 击、观察敌情外,还要对敌喊话,宣传我军的胜利及俘虏政策。使20余名国民 党士兵,弃暗投明,投降我军。战后他荣立二等功。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马家成

我是张玉良的晚辈

入驻晚辈
  • 马家成
    马家成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