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公男,汉族,1925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 山东省邹平县邹平镇东范村人。1947年3月入伍, 1948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任工程兵建筑172团 政治处保卫股股长,行政16级,正团职待遇。 入伍后,历任战士、宣传员、文书、参谋、副政治指 导员、政治指导员、干事、股长等职。曾荣立三等功1 次,1996年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全国 模范休养员”称号,获胜利功勋荣誉章1枚。1982年8 月离休 1948年春天,为夺取洛阳战役的胜利,我华野8纵和晋冀鲁豫野战军9纵 分别在洛阳东、西地区狙击国民党援敌,李法公当时是华野8纵22师66团1 营2连的一名宣传员。一天,2连在由东向西行军途中,突然接到抢占数里外 一山口的命令,当2连赶到时,敌人已抢占了山口,并居高临下,凭着火力优 势,把2.连压到了一条山沟里。连长一边命令各排抢占沟两侧的高地,一边让 李法公带上担架队去抢救沟外负伤的战士,李法公二话没说,带着担架队硬是 从敌人的火力网里把伤员抢了出来。事后,他光荣立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3年底,组建一年多的济南军区76师坦克自行火炮281团,迎来了上 级配备给他们的50多辆苏制坦克。由于该团某营的参谋长外调学习,落实日 常军事训练计划的重任就完全落到时任该营参谋的李法公肩上。与步兵的军 事训练相比,坦克训练的内容显然复杂而繁琐。一辆坦克要由车长、驾驶员、 炮长、机电员、装填手5个分工不同的战士共同完成操作,同是一个班的战士, 训练内容也不尽一样,几乎每一个人每天的训练科目全都不同。基础训练完 成后,接下来是战术训练。李法公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人和小时为单 位来组织实施整体坦克训练计划。半年中,他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没有睡过 一个囫囵觉,但全营掌握新装备的速度和水平却走在了全团的前列。1954年 秋,所在团为他记三等功。 离休后的李法公也时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不忘发挥余热,奉献晚年。 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他一直担任区实验小学的校外政治辅导员,充分利用业 余时间,为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孩子们牢固树立无产 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996年,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全国 模范休养员”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