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华同志简介:

刘裕华 男,汉族,1932年4月出生,高小文化, 威海市环翠区草庙镇南黄山村人。1947年4月参政, 同年8月入伍,1950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任济 南军区独立1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行政18级,副团职 待遇。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入伍后,历任班长、文化干事、副政治指导员、宣传 干事、宣传股长等职。曾荣立三等功4次,获胜利功勋 荣誉章1枚,团先进工作者1次。1989年12月民政 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模范休养员”称号,1990年6月 被评为全省先进军休干部,2次被评为烟台市老干部先进个人。1970年因病 离职于牟平武装部休养,1982年8月离休,1987年7月人住牟平军休所。 1950年以来,刘裕华一直在机关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为了搞好战士宣传 队,他除了学练手风琴、小提琴外,还主攻二胡。冬天,他在机关小礼堂里拉, 手脚冻得麻木也全然不顾;三伏天,他关着门、光着膀子在宿舍里练,大汗淋漓 也照样拉。1956年公安搞文艺会演,他的二胡独奏《步步高》获得三等奖,获 三角奖旗1面。 1957年10月,爱人临产去卫生队分娩,又恰逢团里要开党代会,党委工作 报告由他起草。爱人失血过多,急需照顾,党委的材料又急等着通过,可谓两 头着火,两头着急。于是,他一面服侍体质虚弱的爱人,一面在病床前的一个 茶几上赶写材料,3天后,爱人出院了,工作报告也完成了,受到了团党委的赞 扬。 1960年夏,他被借到团司令部战士训练教材编写小组,去驻在垦利县的 草原深处的3连蹲点,边训练边写教材。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晚 上,在油灯下,一面驱赶着“咬死牛”的黑蚊子,一面整理资料,历时3个月,他 和大家一起,编写出班进攻、班防御等10几份教材,受到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 部的赞扬,于此同时,他还写出了10多篇有关军事训练的故事、散文等在《前 卫报》上发表。在长期的机关工作中,不管大事小情,不管份内份外,他都能兢 兢业业,埋头苦干,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7年7月,刘裕华住进了牟平军休所,被选为党支部副书记。从此,他 以所为家,以为老干部服务为已任,天天靠在所里,为落实老干部的两个待遇 和思想组织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解决粮、气、煤、医等问题,他在所领导 的支持下,同管委主任一起四处奔波,到有关部门反复协商,很快建立了一个 社会服务网络,有关部门将粮、煤、液化气供应到所;县医院派了医生,成立了 卫生所。他请书法家题了“妙手回春,健康长寿”的条幅,至今还挂在卫生所的 墙上。就连看病坐的联椅、检查床也是他去县武装部求援得来的。为了保证 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解决军休干部的“软着陆”问题,他借鉴各所的经 验,根据本所的情况,编写了40多项、300条各项职责、制度和有关公约,很快 把全所的各项工作理出了头绪,走向了正规。此后,又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 在全所开展了“双尊互信”活动,总结了实施经验,市局以“双尊互信”为主题, 在牟平所召开了现场会,对全市军休所的思想、作风、制度等各项建设起到了 较大的推动作用。牟平所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 为全国先进军休所,多次被省人民政府和省民政厅表彰为先进军休所和文明 军休所。 1993年春夏之间,牟平公安局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他跟踪采 访了20多天,与30多位民警谈过话,采访过4名犯罪嫌疑人,写出了3万多 字的报告文学《播种安宁》,发表在“胶东文学”和《烟台日报》上。此后,他一发 而不可收,以牟平公安为“根据地”,又走了莱山、烟台开发区公安局,走进了牟 平、莱山武警边防大队及其所属各派出所,白天采访,夜晚写作,常常一写就是 1个半夜,凡重大案件,他常常跟随刑警队去现场勘察,参加案情分析会,经过 批准去看守所采访犯罪嫌疑人。每写1稿,必掌握大量素材,既写案情的经过 和刑警们过人的智勇,又挖掘犯罪的背景和原因,从而提炼1条格言式的做人 道理,写案子意不在案而在警世做人。 1999年3月,牟平交警大队连续破获了4起汽车肇事逃逸案。他在听取 了案情汇报后,用1天的时间,在看守所采访了4名犯罪嫌疑人,深入挖掘了 他们不同的心态、心理,写出了各有特点的逃逸过程记载。最后,他写道:“邪 怕正,鬼怕人,孙猴子再能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逃而不‘逸’,逃而难‘逸’。 超越了法律的格子,最终还是要回到法律的格子中来,斯言不谬。他写的《警 之鹰》、《七十二个日日夜夜》、《罪恶,无法掩埋》、《当代西门庆和潘金莲》、《一 个14岁的强奸犯》、《“补牢”莫待“亡羊”时》等都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烟 台晚报》一位编辑告诉他:“你写案情的稿子在烟台有个读者群。”十多年来,他 在各报刊发表的稿件逾百万字。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出 版过2本纪实文学集《播种安宁》和《警魂》。共73万字,其中,《班政委大叔》 获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纪念建军70周年征文 三等奖,《农家哨兵》获山东省专业报刊新闻二等奖,《土包子忆趣》获《老干部 之家》优秀稿件奖,他的名字被收进“山东省作家辞典”。为了写作,他几乎是 不分黑天白日,不分节假日,他不图名,不为利,只求个晚年生活踏实,不白吃 “小米”。近十年来,刘裕华还积累资料,联系实际,编写了一份“人生、信念、追 求”的讲稿,去中小学校、工厂、机关、乡镇做传统报告150多次,机关党委每年 举行党员宣誓,都要请他去讲一次,他的报告深刻,新鲜,生动,风趣,很受听众 的欢迎,有些单位一次不行,还要再讲第二次。1992年1月,他被烟台市委、市 政府授予“烟台市优秀青少年工作者”称号。时今,刘裕华已年逾古稀,但仍余 热生辉志不减,劲泼笔墨写春秋,犹如夕阳下一棵苍劲的不老松,给人们以遐 想和启迪。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港城军英

我是刘裕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港城军英
    港城军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